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绿色化生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11-26 13:31:08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018/4275471.html

理由: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模式的要求

我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经济状况,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来则是一个基础利好面,意味着污染少、能耗小、环境破坏轻。加以我县优越的生态条件,就有了构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建设示范县”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基础。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政策导向,推进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模式是复合型系统,复杂的结构使各方面要素互因利用、循环转化,有利于整体平衡稳定与实现多重效益,是更为科学的经济形态。遵从科学发展模式,构建更为科学的经济格局,从短期看,可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从长远看,将可以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更加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自给自足”、“天道循环”的经济形态是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梦”的经济基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着“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其核心思想是“天下为公”,这与共产主义理想是殊途同归的,因此,古代社会理想中尚“公”、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就是今天“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思想基础之一。在古代,中国人的理想社会(古代“中国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有着“自给自足”、物质循环的总体特征,这是适应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并由此衍生出中华民族灿烂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循环”是天之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物极必反,命曰环流”,因此,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这种注重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平衡关系的思想精神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是人类的希望,并认为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模式由于与社会缺少物质交换,被认为是狭隘的。而从全人类范围来看,纵使信息与商品交换越来越全球化,人类仍然需要实现地球资源的自给自足,“不吃子孙饭”,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要求。而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类开发自然生态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尊重规律、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维持自然资源均衡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更需要恪守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办法:

一、促进生产系统循环

学习“桑基鱼塘”模式,促进生产要素的互因利用、循环转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一是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综合配套。如:农林种植、竹木加工、竹木工艺、旅游民宿就是相关性较大的产业链,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促进各生产环节的对接,各环节互因进化,创造供给,更好地实现产品在县域内自产自销,形成自循环。二是建立完善废旧物回收体系。在县、镇、村三级设立废旧物回收点,加强废旧物回收工作。

二、促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一)“菜篮子”计划

提倡绿色消费,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实施“菜篮子”计划。造成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物质是塑料制品,为减少塑料垃圾,应减少塑料袋、一次性用品(泡沫箱)等的使用。塑料袋、泡沫箱的使用度高、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为生活污染主要污染源,日常生活中使用塑料袋、泡沫箱等最多的是菜市场,因此,可以以菜市场为重点区域,推广绿色消费,使用传统竹制“菜篮子”,既从生产环节减少、也从消费环节上遏制塑料品。一是引导我县竹制品行业适当改变传统习惯、生产出各种形制的方便使用的“菜篮子”,使得“菜篮子”风潮成为我县群众的文明习惯。二是配套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盒作为菜篮子内胆,便于清洁(竹制篮子因此主要是美观作用)。三是实行初期派出管理人员在我县县城几大主要市场、各乡镇主要市场强制执行,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商户为落实主体,形成习惯后随机抽检。四是作为文明宣传内容通过多种渠道(如志愿者活动)向商家、居民、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发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二)改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是推广居民使用专门定制的垃圾桶,减少使用塑料袋。该垃圾桶应为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便于清洁,桶壁较厚不易损坏,上部、侧部皆有手把便于垃圾转移、倾倒等基本标准。用此垃圾桶,居民生活垃圾可以减少塑料袋包裹、甚至不用塑料袋。相应地,在适当区域设置暂时存放垃圾桶的地点(主要是小区,居民倾倒垃圾后可暂时存放,待回家后顺便取回垃圾桶。)二是垃圾收集点应设计为容纳空间低于地面(凹槽放置垃圾桶收集),便于垃圾倾倒,便于清洁,视野更洁净。相应地,应加大投入运用机械化设施转移垃圾,垃圾收集点应形成更完善的标准作业模式(如清洁用具、排水设施)。三是考虑将生活垃圾运用于循环经济系统,如沼气利用。

(三)改进环境治理

一是加强塑料垃圾清理。范围包括一切区域塑料垃圾和生产、生活区域破旧塑料围挡、帐篷等遮蔽物。二是加强建筑垃圾等固体大宗垃圾清理。追溯垃圾源,责令其自行清理或付费由有关单位指定人员进行清理。三是促进环境构筑用材色调和谐。减少使用铁皮构筑,尤其是减少使用亮色铁皮,保持环境协调性、视觉柔和感。(参考《关于推动美丽建设的建议》)四是建立基层环保负责制。基层管理单位(村委、居委)有责对环境进行巡查,遇到上述情况应督促改正,对不明来源垃圾要进行追查;负责对群众加强环保宣传;负责对接联络有关管理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

三、推广生产、生活系统综合循环的资源利用方式

我县可适当推广沼气等生产、生活系统循环模式,充分利用资源。

沼气综合利用把沼气与农业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成为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手段,也开拓了沼气应用的新领域。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农村聚居区域推广建设使用。二是在农场推广使用。三是在更多方面引进循环经济模式

.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fz/12221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