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近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指出,加强科普宣传,构建全民参与治理体系。坚持把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提升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面向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污染物防治等重点领域,创新科普方式方法,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形成人人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如何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笔者认为,生态环境部门应以身作则,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科普方式方法,让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普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家长,形成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比如,年8月,安徽省阜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以“环保科普”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为莲池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神奇的环境科普之旅。这一案例就是生态环境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生态环境科普活动,有效加深了大家对环境监测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理解。笔者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欢迎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一是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与大学、中学和小学“结对子”,邀请不同年级的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实地参观当地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二是生态环境部门要提升生态环保科普活动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比如,参观垃圾处理厂后,鼓励学生围绕家庭垃圾的产生、小区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厂的焚烧或填埋处理写篇作文,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素养。三是加大环境科普宣传的投入。生态环境部门要面向学生编写并发放生态环境科普画册或科技图书。开展生态环境科普讲座,邀请专家给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比如大气污染的成因、酸雨的形成、河流污染治理对策、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以及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四是“借船出海”,把生态环境科普知识“搬进”当地科技馆。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科技产品,比如,垃圾的焚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等在科技馆中,利用视频、图片或VR、AR技术加以呈现,供市民和学生参观学习。(史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fz/12250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