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5月19日,市政协民革界别举行调研考察活动,周武忠(左三)在花博会园区(南园)听取情况介绍张小乐摄周武忠民革中央人资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学士(园艺学)、文学博士(设计艺术学)、建筑学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主席、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副会长、乡村振兴服务联盟理事长,花卉协会花文化分会会长。《花文化史》《新乡村主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东方设计学》等专著作者。阅读提示年5月21日至7月2日,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举行。本次花博会以“花开梦”为主题,以绿色、健康、永续的“自然城市”为设计目标,将展现上海国际园艺水平和崇明海上生态花岛的特点,打造出一届“自然中的花博会”。这是献给建党周年的厚礼,也是我国花文化事业的里程碑。本次花文化展馆广采博纳全国各地花文化的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浩瀚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和不断开拓的创造性,还将充分向市民展现一个充满花的魅力与活力的形象。花文化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将花文化发展嵌入国家经济战略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文化、产业、生态的多功能?就此话题,本报专访了上海市政协委员、花卉协会花文化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武忠。政协头条:第十届花卉博览会选择在上海崇明举办,对推进花文化事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周武忠:花文化事业只有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才能首先得到繁荣。上海作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需要以世界顶级城市为对标标杆,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奋斗目标。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南北艺术荟萃的舞台。上海拥有大量的人口基数和开放、活力、时尚的消费氛围,在这样融合开放的环境中,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花文化事业必将在原有的历史底蕴基础上,更好地与优秀文化资源对接,孕育出一个新的业态。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不仅能满足普通市民物质和精神需求,增进和谐的社会关系,还能成为建设温度城市的触媒,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使一座城市的内在精神变得更有层次、更吸引大众,这应该成为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十届花卉博览会选择在上海崇明岛举办,也是符合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是崇明最显著的标志,生态是崇明最闪亮的名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崇明岛的地位在上海更加突出。崇明地处长江生态廊道与沿海大通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沿海地区的绿色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例如,提高崇明花卉种植业附加值,构建发达的花卉生产养护、旅游服务体系,开启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既可为市民享受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塑造上海乡村花文化的区域品牌,又可以为上海发展乡村振兴、拓展新兴消费领域、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提供产业战略选择。因此,如果崇明能做到定位准确、前瞻性强、思路清晰,花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成效显著。花文化或许也将成为崇明生态岛最具活力的内核。此外,上海作为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今年正值建党周年,在上海举办花卉博览会,是承载着中央厚望和全国人民重托的,这也必将成为我国花文化事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政协头条: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作为长期研究传统花文化的专家学者,你如何理解花文化?周武忠:是世界上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很早就开始种植培育花卉,是花卉栽培的发源地。通过采花、种花、用花、与花朝夕相处,人们对花的思想感情与地域岁时的习俗、习惯、心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花为中心的文化,这种饱含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生活内容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体系,可以称为花文化。花文化体现了人与植物的积极互动和和谐共生的关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文化”在英语里又可以理解为People-PlantRelationship,即人与植物之关系。人作为自然一分子,应当热爱自然,呵护家园。妥善处理好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世界应是一座大花园。政协头条:民革上海市委高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fz/12246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