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银保监会叶燕斐: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需在“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四方面下功夫 财联社(北京,记者张晓翀)今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绿色赋能·永续发展”银行业绿色金融论坛在京举办。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业务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叶燕斐表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寻找绿色资产成为金融机构难点。他认为,未来,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需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寻求机会。 叶燕斐具体阐释,第一个领域是“减污”,我国总体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也是全球最大制造中心。疫情后,我国制造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增强,全球对中国制造业产品需求旺盛,但我国高碳产品占全球比重也很高。钢铁、水泥、电解铝、铜冶炼,基本上在全球50%以上,化肥农药等产业也是如此,生产较多的高碳产品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污染,所以需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的力度。 叶燕斐称,减污非常重要,举例来看,仅治理好长江流域就要投资10万亿元,在黄河流域也有很多污染防治问题。此外,全国还有渭河、淮河等其他支流需要防范,仅污水治理就需要大量投资。工业过程上进行防污治理,各种减排也需要大量投资,所以防污是工业和生活领域防污,污染治理需要金融业大力发力。 第二个领域是“降碳”,高碳行业未来可能会由六大行业扩展到九大行业,占整个碳排放的75%左右,这些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改造加快推进碳强度。比如钢铁,铝、铜、锰和其他金属行业,材料不能替代,行业也不会消失,关键是如何通过低碳技术对行业进行技改,把行业的碳强度降下来,需要做大量技改方面的信贷。 另外还有部分行业或将消失,比如化石能源发电,但短时间内是我国能源安全最基本的,最可靠的支撑,所以这些行业也有提高能效,加强改造的问题。同时对可再生能源,风力、水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领域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方面是“增绿”,多年来,我国在增绿、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与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金融业在支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海岸线治理,流域治理。 此外,金融支持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时,一定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