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师辞职后,她说生活有很多种,既

发布时间:2017-3-30 12:20:12   点击数:

  

  “生活有很多种,既然能够站着把分数拿了,就不必跪着、趴着。”史金霞说,“我希望孩子们在最年轻的日子里,能有一个最美好的回忆。”

  昨日,看到朋友圈里史金霞老师贴出了辞职信,不觉惊奇,相反相信会有更多有想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老师出走体制,更加自由地行走与教学。

  

  从高中老师史金霞的课堂外走过,总能有些不一样的发现:正在上课的教室里会传出咿咿呀呀的黄梅戏,抑或是左小祖咒的歌曲《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会跟着老师一起哼唱蔡依林的情歌,他们甚至会大声地争论:“早恋是个伪命题,爱情不应该有年龄限制”……

  可以谈古论今,甚至“谈情说爱”——苏州星海实验中学这名语文老师,把自己的语文课定义为“为教育正名,为语文松绑”。

  “现在普通读者有一种心理,就是看语文课本出丑,然后骂几句,但是何去何从,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关于语文课的谎言,现在已经成了饭桌上的笑料了。”史金霞说。

  年近40岁的她却想做“严肃讨论价值原则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为语文课带来变化。她把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套课堂模式写进了《不拘一格教语文》中。

  这本鲜活的一线教师课堂记录,不仅打动了来自苏州等地的许多学生家长,也重新点燃了业内对于语文教育话题的又一轮反思。在各大教育类网络论坛上,许多同为语文教师的“战友”们在读过此书后“陷入痛苦的思索”:如何让学生这只鸟儿,从语文应试教育的笼子里飞出去?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很多固定我们灵魂的工作,事实上是从语文课开始的

  和史金霞一样,作家苏小和曾经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捏着粉笔头,带着孩子们总结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回想起那段教书经历,这位作家想到了四个字:“度日如年”。

  很多语文教师对这种感受都不陌生。史金霞的同事、语文教师刘会一度认为,教语文的自己不过是一个“高级文字搬运工”,从网络上搜罗课件,对照着教学参考书的答案,然后站到学生面前复述一遍。

  “那么多标准答案,要把孩子们训练成统一的面孔,统一的发型,统一的赞美,还有统一的悲伤。这种固定我们灵魂的工作,事实上就是从语文课开始的。”苏小和说。

  在史金霞看来,现在很多语文课其实是一项体力劳动,机械地重复、积累,不致力于培养人,而致力于“制造”产品,“这不仅不能使人心向善,反而在加速人性的堕落”。

  而她理想中的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的梦想和快乐的期望,成为思考开始的地方,成为心与心融会交流的家园”。

  原本,一篇《西厢记》的《长亭送别》节选只是一段列入考试项目的文章,史金霞的课却将这段折子戏变得有滋有味。上课时,这位喜欢音乐的老师不仅用上了黄梅戏的《西厢记》选段,还融入了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以及刘若英的《分开旅行》……

  听着歌曲,对照着课文,这名语文老师带着十五六岁的学生们思考:莺莺是不是在担心张生“移情别恋”?在不同的时代里,女子在爱情中的地位有什么变化?

  “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被糅合在这么有趣的课堂形式当中,不知不觉、细水长流、水到渠成地完成。”江苏扬州中学的语文教师王舒成这样评价。

  而史金霞对“小溪”的选择没有禁区。最近,她看中了美国电影《妈妈咪呀》,打算拿来作为一个热门话题的由头——两性。在她看来,虽然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很八卦的故事”,但“内容非常干净”,适合让孩子们面对这样的话题。

  “只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考量,不管教什么内容,都会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精彩”。史金霞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影响到其他同行,“敲开他们的门”,让他们从为了应试疲于奔命的怪圈中走出来,“改变一个老师,会改变不知道多少孩子”。

  这个时代做教师,如果你不肯遵循常识,不尊重真实,是会被学生耻笑的

  和史金霞一起走在校园里,很难判断出身边这位究竟是不是老师,因为时不时会有迎面而来的学生笑着跟她打招呼:“嘿,霞姐!”

  他们的“霞姐”个子不高,穿上高跟鞋身高才和她上初二的女儿差不多,顶着洋娃娃一样的大波浪卷发,在随处可见带眼镜的人的校园里,她总用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看着学生,叫着学生们的外号。

  “我记不住学生的成绩,也从来不去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写来的随笔。”随笔几乎是史金霞的语文课唯一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写书摘,写影评,甚至记流水账,唯一的要求是“真实”。

  “我最喜欢改作业了,这就是在读青春故事。”史金霞边翻看学生们的随笔边笑着说。

  这其实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纸质平台。在这里,学生写的大都是“不能跟父母说的话”——最近喜欢看什么电影或者电视剧,暗恋的同学有什么新进展,甚至还有学生直截了当地表示,“我真的很想喝酒”……

  他们把心思一股脑儿写给“霞姐”,而这位“知心姐姐”还会跟他们互动,帮他们出主意,听他们的看法。

  “作为过来人,我也曾经和学生一样年轻,能够体会他们的心情。”史金霞说。

  这位女老师对学生的体谅打动了同为老师的王舒成:“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最重要的不是教法的借鉴,而是教师的人格养成。”

  让他印象最深的例子是,当班上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时,其中一位同学因为读得很慢迟迟不能结束,史金霞没有打断他,而是一直等待他,直至这节课接近结束。

  作为同行,王舒成一方面觉得这节课非常“奢侈”,因为没有“讲”什么;但“细想其效果,则又非常惊人,同学们学到了尊重差异,学到了欣赏和包容,可能会影响有些同学一辈子”。

  而除了体谅学生,更让史金霞在意的是学生“智慧上的健康生命和健全人格”。她觉得,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是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课”。

  这个19岁就登上讲台的女老师常常为自己感到遗憾:“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十七八岁的时候,求知若渴,没人引导,读了一大堆垃圾书。”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拓宽眼界,她专门给学生们列阅读书目,其中不仅有司马迁的《史记》,还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何伟的《寻路中国》、龙应台的《目送》,以及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等。

  史金霞还给自己的阅读课立下了“四要四不要”作为规矩:“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要敢于提出异见,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有根据的道理,要突现自己个性的智慧,动自己的头脑,而不依赖他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老师,尤其是不要意图在我这里找到唯一的标准答案,我的观点只代表我个人。”

  在她的推荐下,一些高二的学生开始   “在一方天地中的我们是被囚禁着的思想者,因为有敬畏,因为有约束,我们才更应该思考。”史金霞的学生宋越在随笔中如是说。

  “这个时代做教师,如果你不肯遵循常识,不尊重真实,是会被学生耻笑的,学生会看不起这样的教师。”史金霞说。“教师要摘下虚幻粉饰的眼镜,恢复自己的常识判断,养成批判思考的习惯。”

  一位学生带来史金霞的书,希望老师为他签名题词,而史金霞则写下了自己对学生最大的期许:“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

  与自己愿望大相径庭的力量在步步逼近,而她在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反击

  可是,即便是在史金霞所在的中学教师办公室,人们讨论的仍然是另外一个重要话题——分数。

  作为同行,王舒成觉得,语文,以至于整个中学课堂,“对苦读模式的认同和模仿到了扭曲的程度,是当今教育界的一种时尚、一种标杆,现实对大多数教语文的来说,是那么沉重,以致于他们常常拖曳着镣铐,忘记了跳舞”。

  史金霞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处境。几年前在一所民办学校教书时,有一次学校的教研室进行调研,因为史金霞的课程几乎从来不考试,她把一些学生随笔和读书笔记交了上去,结果,教研室回复,这不算数,他们想看的是学生的考卷和分数单。

  同在应试教育前线的王舒成不禁发问:“史老师在书中营构了一个理想教育世界,那只笼中的鸟,在如今越发恶劣的教育环境下,真能自由飞去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史金霞。在此前任教的民办学校她曾遇到过一个被班主任批评得直掉泪的女生,被批评的原因是“看杂书”,结果她打开一看,正是自己推荐给学生的《苏东坡传》。

  “我不能三年语文课都为了一个分数。我不想用野蛮的愚蠢的手段获取分数,而且,比分数重要得多的东西,多得是。”史金霞说。

  事实上,在史金霞所负责的班级里,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因为语文教师讲课的“不拘一格”而受到拖累,因为“好玩”爱上语文课的学生们常常会拿到全校的最高分,而班级平均分也会在高考时拿到第一名。

  视胡适为偶像的她把自己的这种坚持称为“温和的改革”,“与其跟体制决裂,不如多去推动它,改变它”。

  “我相信教师这个群体并不是铁板一块。但是在这个体制里需要生存,必须要先拿出环境想要的东西来向别人证明,我这个方法是对的,让这种方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史金霞说。

  但是,与自己愿望背道而驰的力量依然在一步步向自己逼近,而史金霞也在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反击。

  “生活有很多种,既然能够站着把分数拿了,就不必跪着、趴着。”史金霞说,“我希望孩子们在最年轻的日子里,能有一个最美好的回忆。”

  读过这本书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杨静娴)写到:

  在习题、考试、分数、排名不断排挤青春的校园,《不拘一格教语文》或许能提醒我们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年轻的心一点自由。在昏暗的教室里投进一缕阳光,孩子们说:看,世界,有了火;在压抑的角落里吹进一阵清风,孩子们又说:爱情是风,吹来了,带着希望的雨;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孩子们说:生活中有许多简单的快乐,只要你心中有春天;在荒芜的田野上种下一粒种子,孩子们又说:只有无比热爱生命,才会无比尊重死亡……

  如果说现行的考试制度给青春关上了一扇门,那么史老师的诗歌教学、电影课堂无疑是又打开了一扇窗。诗歌,从来都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史老师让孩子们近之进之,亲之爱之,诗歌属于青春,青春又成为了诗歌。而我想再没有比在语文课上看电影更痛快的感觉,而电影带来的震撼、思考与启发将是史老师的学生们永远的财富。

  如果我们还在苦攻病句成语专题,还在考察字形字音正误,还在揣摩作文立意命题……那么先放下手头的工作,看一看窗外,春天越来越有模样了,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属于青春,属于每一个人。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难道这还不是飞的理由吗?

  史金霞学生要读多少书?

  来看看她的一些书单:星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一、预习必修五,背诵以下文章

  1、《陈情表》

  2、《项脊轩志》

  3、《报任安书》

  4、《渔父》

  5、《逍遥游》

  6、《兰亭集序》

  二、每周(按4周算)摘评不少于3段随笔1篇(随笔内容自定,杂感记录影评书评皆可)。

  推荐阅读书目(排名不分先后,仅仅推荐而已):

  1、《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

  2、《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

  3、《写在人生边上》《围城》钱钟书《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杨绛

  4、《务虚笔记》《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史铁生著

  5、《上学记》何兆武著

  6、《南渡北归》(三部)岳南著

  7、《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

  8、《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著

  9、《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何伟著

  10、《软体动物》阿丁著

  11、《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周国平著

  12、《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杨显惠著

  13、《血色闻一多》(同心出版社)《杂书过眼录》(中国工人出版社)谢泳著

  14、《半生为人》徐晓著同心出版社

  15、《胡适和鲁迅》、《瞧,这个人》邵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胡适杂忆》《袁氏当国》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王开岭著山西出版集团

  18、《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

  19、《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思维的乐趣》王小波著

  20、《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著

  21、《孩子,你慢慢来》《野火集》《目送》《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著三联书店

  22、《美的历程》《论语今读》李泽厚著

  23、《如彗星划过夜空》《我也有一个梦想》《总统是靠不住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扫起落叶好过冬》《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24、《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25、《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著

  26、《动物庄园》《》奥威尔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7、《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欧文·斯通著

  28、《瓦尔登湖》梭罗著徐迟译

  29、莎士比亚四大悲喜剧朱生豪翻译

  30、《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著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

  三、文科方向学生必读名著《三国演义》《家》《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女神》《红楼梦》

  即使到了马上面临高考的高三寒假,史金霞的学生们还在不停地读书-

  高三学生寒假推荐阅读书目

  1、《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活着的事》史铁生著

  2、《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周国平著

  3、《漂泊者萧红》林贤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我的精神家园》《思维的乐趣》王小波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5、《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著上海三联《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著

  6、《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鲁迅

  7、《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武则天正传》林语堂著陕西师大出版社

  8、《孩子,你慢慢来》《野火集》《目送》龙应台著三联书店

  9、《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著

  10、《世说新语校注(古典名著标准读本)》刘义庆著注释解说词:朱奇志

  11、《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

  12、《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3、《论语今读》《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14、《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5、《史记》司马迁著

  16、《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杨绛《围城》《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17、《如彗星划过夜空》《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18、《总统是靠不住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19、《扫起落叶好过冬》《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20、《民主的细节》刘瑜著三联出版社

  21、《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孙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2、《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章诒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3、《上学记》何兆武著三联书店

  24、《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北京三联书店

  25、《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著

  26、《胡适的声音:-:胡适演讲集》胡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7、《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林清玄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林清玄散文》林清玄

  29、《名家散文典藏:毕淑敏散文》毕淑敏

  30、《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王开岭著山西出版集团

  31、《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张立宪人民文学出版社

  3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北京三联书店

  33、《捕蝶者》筱敏著花城出版社

  34、《胡适杂忆》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5、《胡适口述自传》胡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6、《悲情徐志摩》韩石山著同心出版社

  37、《水流云在—英若成自传》英若成著

  3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著山西出版集团

  39、《非常道》余世存编

  40、《常识》《我执》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1、《来去自由》连岳著作家出版社

  42、《退步集》《荒废集》陈丹青著

  43、《王朔自选集》王朔著

  44、《流言》《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张爱玲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5、《张爱玲传》刘川鄂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6、《徐志摩传》韩石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7、《胡适和鲁迅》、《瞧,这个人》邵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8、《血色闻一多》(同心出版社)《杂书过眼录》(中国工人出版社)谢泳著

  49、《半生为人》徐晓著同心出版社

  50、《寻找家园》高尔泰著花城出版社

  51、《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

  52、《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杨显惠著

  53、《三重门》《长安乱》《像少年啦飞驰》韩寒著

  54、《零下一度》《杂的文》《就这么漂来漂去》韩寒著

  55、《爱因斯坦文录》[美]爱因斯坦著许良英刘明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56、《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译者:施咸荣译林出版社

  5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译者:许钧上海译文出版社

  58、《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

  59、《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选》

  60、《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61、《邓肯自传》(美国)伊莎朵拉·邓肯著张敏译花城出版社

  62、《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著舒昌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3、《动物庄园》《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64、《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

  65、《失物之书》约翰·康诺利著安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66、《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著

  67、《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68、《通往奴役之路》[英]F·A·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9、《瓦尔登湖》梭罗著徐迟译

  70、《约翰·克里斯多夫》《巨人传》罗曼·罗兰傅雷译

  71、《白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72、《情人》杜拉斯王道乾译

  73、《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那》《复活》列夫·托尔斯泰草婴译

  74、《堂吉诃德(译文名著文库)》(西班牙)塞万提斯译者:张广森

  75、《简·爱》夏绿蒂·勃朗特著黄源深译

  76、《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雨果著

  77、莎士比亚四大悲喜剧朱生豪翻译

  78、《普希金抒情诗精选集》普希金著穆旦译









































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fz/12152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