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全国低碳日, 今天我们邀请了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 的孙庆振老师, 为大家带来视频微课 《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 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 大家好!我是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的孙庆振。为广泛宣传节能低碳理念,我向大家介绍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 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能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能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原生资源的消耗,也是培养市民文明生活习惯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方式。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更要培养垃圾减量意识。 当前,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循环利用的废弃物,通俗理解就是能卖钱的、未污染的。按照物品材料不同,可回收物主要包括玻(璃)、塑(料)、金(属)、纸(类)、衣(物)五大类。大家在投放可回收物前,纸类应叠放整齐,纸箱应拆开压扁;立体包装(各类瓶、罐、盒等)应清空内容物,尽量清洗干净、压扁。居民产生的可回收物,鼓励售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或交给小区保洁员,也可投放到智能回收箱和蓝色的可回收物桶内。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生活中常见的有害垃圾主要包括:药(过期药品)、油(油漆桶)、电(充电电池)、灯(废灯管)。居民在投放有害垃圾时,废药品类应连带内层包装一起投放,易碎类有害垃圾应包裹后投放,杀虫剂等压力罐应轻投轻放,不能挤压。 厨余垃圾,是指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单位和集体食堂产生的餐饮废弃物、家庭厨余垃圾以及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废弃物等易腐垃圾。通俗理解就是易腐烂的、吃剩的。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餐前的菜尾菜叶、餐后的剩饭剩菜、平时的瓜果皮核以及一部分过期食品等四大类。投放厨余垃圾时,需避免混入塑料袋、食品外包装、餐具等。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像我们吃剩的大棒子骨、椰子壳、海螺壳、扇贝壳等都不属于厨余垃圾,应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通俗理解就是没人要的。另外,在分类习惯养成阶段,对于成分复杂、难以辨别类别,或者暂时不确定属于哪一类的,都可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大家还可以通过“两看一查”的方式快速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一是看小区垃圾桶旁的生活垃圾分类指示栏,掌握每类垃圾主要包含的物品。二是看入户发放的分类投放指南或明白纸,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投放。三是通过查询“青岛生活垃圾分类小程序”,快速掌握具体物品应投放到哪类垃圾桶内。 在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过程中,更需要市民坚持垃圾源头减量理念。每次消费时,先想一想:我是否真的需要?原有的是否真的不可以再用?我是否物尽其用?总之,减少消费、杜绝浪费,生活垃圾产生量自然会减少。其次,尽可能做到日常物品的重复使用,如减少更换新衣服的频次,延长沙发、冰箱、空调等家具家电的使用寿命,将不需要的书籍尽可能转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这些也有助于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最后,对于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纸类、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盒、废旧衣服等,应尽可能保持其整洁、干净,并按要求投放到可回收物桶内或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既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也实现了垃圾减量。 我们还倡导大家积极开展厨房行动,实现垃圾减量。一是餐桌吃净,将“光盘行动”落实在家庭中,尽量避免产生剩菜剩饭;二是坚持把冰箱中的食物使用完后再去超市采购,避免买回的食物在冰箱中放置时间太久而成为垃圾;三是居民丢弃的厨余垃圾中应避免混入塑料袋、食物外包装等杂物,鼓励对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后再投放,这也有利于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来培养主动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p/12221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