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环境、健康和绿色城市主义 (《南方建筑》年第三期) 作者徐磊青 作者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高密度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恢复性价值,集中对社区绿地、康复花园和建筑环境在减压和注意力恢复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在高密度城市中,应该将恢复性环境与积极生活研究相结合,使其与社会交往联系起来,共同构筑对于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性环境,达成景观、建筑和空间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城市化。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健康;支持性环境;绿色城市主义 图1Marcus和Sachs()的新作《治愈景观》 正文节选 1评估的景色 景观的评估有很多方面。早在60年代的时候,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都是采用专家法来发展景观评估的,他们普遍 景观评估被开启了另一个方向,它既不是形式分析传统也不是面向审美,而是面向生存、进化和宜居。Heerwagen和Orians()讨论了“宜居的环境线索”,其中的4个关键组成能帮助人们的生活与生存——资源可获得性、庇护、危险线索和寻路。他们认为,人们对环境的反应不仅是对环境本身的反应,而且也是对其象征意义的反应。人们会被水吸引是因为生存目的而对水产生的先天性的依赖。如果把这个生态性的进化论与景观偏好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影响设计。 2恢复性环境 当今城市生活的典型特征是刺激过多、信息过剩、节奏紧张、人员拥挤等,城市居民在其中体验到持续的压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心智健康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福祉的两大杀手(WHO,)。长期的压力对包括心血管在内的身体器官有严重伤害。ETH的Hansmann等人()发现接近一半的被试者(43.3%)都表示了至少体验一项压力。压力最多的是与求学、工作有关(23.8%);然后是噪声(6.1%)、时间压力(4.9%)、出行压力(3.7%)、争论和社会冲突的压力(3.1%)。被试者通常采取的减压活动有:林中漫步(68.9%)、运动(48.1%)、听音乐(35.4%)、逛公园(22.4%)、睡觉(18%)、读书(13.7%)等。当进行了户外活动(森林或公园)以后,被试者报告说压力释放了87%,头痛减少52%,幸福感增加42%。 良好的城市自然环境对改善市民的压力状况和身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证明,有些环境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这被称为“恢复性环境”(restorativeenvironment),其定义为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减少心理疲劳、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环境。国外学者(Ulrich,Kaplan,Kaplan,Hartig,Herzog,Nasar等)以及台湾张俊彦、曾慈慧等对恢复性环境作了较长时间的研究。截至年的恢复性环境文献中,29%是关于绿地面积的研究;35%是城市与自然地恢复效果的比较研究;23%是关于自然与城市子分类的比较研究;最后13%对观看自然景观组与控制组进行了比较(Velarde等,)。 2.1减压理论 目前主要是两种假说来解释环境对人体心智上的恢复作用,虽然它们在不断融合。RogerUlrich(,)提出了减压理论,也可以称为心理进化理论。他认为城市建筑、交通和环境刺激复杂多变,拥挤、噪声、垃圾等环境问题严重地侵扰了城市居民生活,城市居民常出现焦虑情绪和自主唤醒水平持续偏高,处于较高的压力水平。Ulrich指出当个体处于压力或应激状态时,接触某些自然环境可缓解由应激源造成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伤害。透过自然景致吸引人注意而引发正向情绪,继而带来减缓压力的功效。Ulrich等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恢复性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有适当的深度与复杂性,一定的总体结构和特定聚焦点;包含足够的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并且没有危险物存在。只有这样的环境设置才有可能具备良好的复愈能力。 2.2注意力恢复理论 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directedattention)来保持认知清晰。集中注意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譬如频繁出现失误、冲动行为及容易激惹的状态。而在恢复性环境中,个体将有效恢复衰退的集中注意能力,体验到身心深层的修复。这个理论是由Kaplan和Kaplan提出的(Kaplan,;KaplanKaplan,)。Kaplan夫妇确定了恢复性环境的4个特征:远离、迷人、延伸性和相容性。远离(beingaway)指从疲劳或压力状态中逃离。远离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迷人(fascination)是说这样的环境要够有趣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大自然被很好的赋予了吸引力——植物、动物、水和光。人们也有被自然吸引的趋势。延伸性(extent),是指一个空间具有足够的内容让人们感觉到他们正在远离压力。相容性( 从社区绿地的用后评估来看,可坐、游憩和锻炼的设施需要加强并提升品质,这可以更好地鼓励使用。积极生活研究(activelivingresearch)已经揭示,社区绿地是社区的健康资源并提升步行性(walkability)。与公园的距离越近,就会产生更多的步行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的机会与交往活动也会越多,于是健康的各项指数就会提升。适于步行的绿色空间是与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有关系的(Takano等,)。自然环境良好的住区居民参与身体锻炼的概率,会比自然环境不太好的住区居民高3倍,发生肥胖的概率低40%(Maas等,),然而,附近绿色空间的大小、数量与健身活动如步行和骑自行车之间是否是正相关的关系,依然在激烈争论中。社区里可用的绿色空间是与观察到的身心健康有关系(deVries,Rappeetal)。生活在高水平绿地率的社区居民报告了更好的心智健康(Sugiyamaetal),这意味着社区中的绿色空间可能是对心智的健康而不是身体性的健康更有贡献。总之,绿色空间与健康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富人可以负担得起居住在公园和水边。 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应该将恢复性环境的潜力与积极生活研究相结合。有资料说明,暴露于绿色环境之中的人们会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Sullivan,KuoDepooter,),而且绿色景观能降低犯罪率(Kuo,Sullivan,),这是因为绿色环境能鼓励更多的身体活动,温和地促进社会交往,增进空间的归属感。在高密度环境中,重要的是将恢复性环境与社会交往空间联系起来,共同构成对于高密度环境的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性环境(supportiveenvironment)。 图2难波公园综合体(JERD事务所) 3.2高密度的绿色城市主义 我们还可以沿着Marcus和Sachs()康复花园的概念,将绿色屋顶、空中花园、都市农场、垂直绿化等新型绿色空间,结合传统的城市绿地、公园,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扩大的和密集化的城市治愈空间网络,扩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增加其在城市土地中占比,最大化生物多样性。使之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形成一种可持续城市化。 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绿色城市主义实践,已经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展开。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JERD事务所设计的日本大阪难波公园(),Boeri设计的米兰垂直森林公寓,英国RMJM设医院等,这些作品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将生态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通过绿色屋顶、空中花园、垂直绿化等手法,不仅使空间形态具有标志性,更重要的是,绿色空间与日常居住、生活、工作活动结合,提供包括视觉交流在内的日常性互动,使得环境更加怡人,具有更好的恢复性价值(图2~4)。 从奥姆斯特德的波士顿“翡翠项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城市设计结合自然(法尔,)和生态城市(瑞吉斯特,)等等,目前景观都市主义的风起云涌,都显现出一种将建筑、空间、环境联系在一个整体脉络中,致力于环境和健康福祉的研究。当代景观实践已经见证了景观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和园林作品,而是对人和自然、人工和城市环境的重新思考,面向于人类健康、社会、环境生态的复兴之路。 图3米兰垂直森林公寓(Boeri设计) 图4英国RMJM设医院 本文选自《南方建筑》年第3期,欲知全文,可在《南方建筑》官方网站或中国知网上查阅,或订阅本期期刊O(∩_∩)O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北京白癜风公立医院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