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教育故事述教学心得展研究风采传育人美德 导语 校本教研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本期将详细介绍3所学校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和成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意义,并在教育实践应用中参考。校本研修 昭通市实验幼儿园小七班、中五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教研活动 “课程故事”是“经验叙事”,是当事人在课程之旅:包括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真实往事、感受或体验,而教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讲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促进教师在课程活动,自主课程,班本课程等的相关课程的研发建设。2月20日上午,我园开展了“故事课程案例分享”教研活动。本次分享的班级为小七班、中五班、大一班;分享人:周连靖、范晓霞、贾玉梅。三位教师以各班发生的有趣的教育故事为主题,通过开展的相关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从课程缘起、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总结汇报。首先是小七班班长周连靖老师带来《吃饭这件小事》课程故事分享。吃饭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题,孩子们总是有爱吃的和不爱吃的,喜欢的和讨厌的食物,最近小七班的周老师发现,孩子们总是很挑食。于是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老师首先通过观察去了解孩子们喜欢和讨厌的食物,发动家长一起完成调查表,认识这些不喜欢的事物,探索它们的营养,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事物产生了兴趣,从而愿意去尝试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帮助孩子逐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最后,老师对这个课程做出了总结:《吃饭这件事》的活动缘起于孩子的生活,也应该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认识了多种食物,收获了关于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也了解了不挑食的好处,懂得了不能浪费粮食,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虽然让每个小朋友都不挑食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和食物的故事也会继续下去,继续在发现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接下来由中五班班长范晓霞老师带来的《玩转多米诺》课程故事分享。范老师在孩子们的建构区活动中发现了这个完全由孩子们发起的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多米诺骨牌游戏的主题出发完成了这个课程故事。孩子们从认识多米诺骨牌,到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发现更多的多米诺玩法,去搭建不同长度和不同形状的多米诺骨牌,也尝试了用不同的材料,设置各种简易的机关,以及通过测量间隔等方法来搭建多米诺骨牌,获得了游戏的经验。孩子们也在多米诺的游戏中发现了排列的规律,在竞赛游戏中发现间隙、颜色、长短、材料大小和长短的规律,是孩子们对数理思维的初步运用和尝试。孩子们运用多米诺和同伴展开游戏,和家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运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表征探索玩法和规则。孩子们大胆地尝试、用心地观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在游戏中寻找方法、最后和同伴们,家长们一起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素养得以提升。故事的最后,范老师也做出了总结:只有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中就能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发现孩子们兴趣点和好奇心所在,听到孩子寻求解决办法和帮助时的急切与真诚才能更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还在继续,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故事也在继续。最后是大三班贾玉梅老师带来的《动人心弦》课程故事分享。这个故事和吃的有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话题,奶冻是怎么形成的?吉利丁为什么会变成固体?是一个孩子们在学习以及探索怎样制作奶冻的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多次尝试和解决问题,最后做出了“完美”的奶冻,最后售罄的故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在亲历、需求、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激发自身的学习活力。充满未知和难以预设是故事的魅力,也是孩子们进行探索的动力。从我最初不知道奶冻的制作方法,到不确定奶冻的制作第几次能成功,也不知道中间会遇到的问题,在老师和幼儿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尝试,迎接挑战,体验“研发”的乐趣。在研发、售卖、捐赠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了自主能力。在与好朋友、教师以及爸爸妈妈一起探讨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社交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贾玉梅老师对自己和孩子们的课程故事做一小结:只要追随幼儿“需求”、聚焦“问题”,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主题审议和价值研判,课程总能顺着幼儿想要的方向走下去。在今后的班本课程中,教师更加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让他们在参与、探索、尝试、感悟等活动中切实感受课程的魅力,让幼儿在参与课程体验活动中: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自我,并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后,我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宋声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大家的课程故事都很有趣又有意义,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充当了观察者、引导者与支持者,并没有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而是以幼儿为主体,将主动权还给幼儿,反而是在过程中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50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