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寒暑更替。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的岁月更迭中生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意义。 风雪雨露雷电, 每一种气象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 1.立春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标志着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出自张栻《立春偶成》 年终的时候大地春回,冰霜渐渐减少,花草和树木最先感受到春的气息。我们会觉得眼前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开始荡漾起绿波。 2.雨水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它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这个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我们说的“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就是这个时候。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出自元稹《雨水正月中》 雨水一到,春天好像洗了脸一样,面目一新,田野里的蚯蚓和蛇也开始苏醒。 池塘里鱼儿出现,大雁开始北回。天空中的风和云时浓时淡,时轻时重,花不稳定。在这春天的二月里,花影重重,明艳动人。 3.惊蛰 惊蛰,是春季第三个节气,它是反映自然生物萌发生长现象的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地下冬眠的昆虫也要被惊醒了。 所谓“春雷惊百虫”,写的就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了在地下越冬的蛰虫。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出自刘方平《月夜》 夜静更深,斜月弯弯,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地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4.春分 春分这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各为12小时。春分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这个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们古代文学组每年的登山活动,都是选在春分日。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出自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芭蕉叶刚刚舒展开,被微风吹着好像要睡着的杨柳,樱桃花稍有凋谢,是谁把春日时光分走了一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春光。 5.清明 清明,是气清景明的意思。它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时节,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的景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杜牧《清明》 这是写二十四节气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一首诗让我们记住了清明这个节气,也让我们记住了杜牧这个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落,赶路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哪里买酒消愁?牧童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6.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北方冬麦复苏,南方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这个节气。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出自元稹《咏廿四气诗》 谷雨时节,春光明亮,山川河流都染上了绿色。树叶间有了鸟鸣,池沼里也长出了浮萍。农家开始准备暖屋种蚕,温暖的风吹动着麦苗。布谷鸟也开始发出让人不忍卒听的叫声。 7.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这时候气温回升,万物都长大了,进入枝繁叶茂的季节。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出自陆游《立夏》 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太阳,太阳神准备驾车把春神带走。地上的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在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越来越稀少。 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棂间透着轻微的暑气。在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我畅快地洗个澡,熟练地试穿夏天的衣裳。 8.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意味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俗话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 另外,这个时候,北方麦类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出自欧阳修《小满》 夜莺在柳树间鸣叫,皓月照耀着长空。这个时节,我最喜欢田间垄头地麦子,它迎风招展,笑看凋谢的花儿。 9.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指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适宜晚稻耕播。此时,南方地区的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的人们则忙着收麦。 田家一雨插秧时,成把担禾水拍泥。 分段排行到畦岸,背蓬浑不管归迟。 出自韩淲《芒种》 一下雨,就到了田家插秧的时候,成把成把的禾苗拍种在泥里。一行行的秧苗排列到田边,农人忙得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10.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最长。这天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出自元稹《夏至五月中》 夏至时节,处处能听到蝉声,它在告诉人们一年已走到五月中。蛇也畏惧炎热,潜在碧绿的潭水深处;大地仿佛流火一般,助力太阳释放出更大的热量。 每当下雨前,频频飞驰的闪电;雨过天晴后,看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太阳向南移动,阴阳二气开始各奔东西。 11.小暑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三伏开就是以小暑节气为起点的。这个时节,我国多地出现高温潮湿多雨的天气,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出自元稹《小暑六月节》 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小暑节气来了。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雄鹰感受到了肃杀之气,开始练习搏击长空的本领;蟋蟀的羽翼也开始长成。 12.大暑 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人们会感受到湿热难熬的苦恼,也是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发的时节。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出自曾几《大暑》 炎热的夏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一点儿感受不到清风。无聊地把书籍放在枕下,瓜果李子在降温地水里沉沉浮浮。 兰草一动不动,茅草盖的屋子是那样幽深。知道天气这么炎热,就应该好好珍惜阴凉。 13.立秋 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同时,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开始趋于下降或减少,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这时候尚未出暑,天气仍然很热。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出自刘翰《立秋》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14.处暑 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出自张嵲《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人间的处暑节气还没有到来,住在山中的人已经开始添衣避寒了。晨露中,知了的鸣叫声越来越弱,秋天的阳光也开始变得衰微。 天下各地的战争仍然在继续,我这残生早已经没了生机。漂泊了这么多年,徒然老矣,世间万事总是不如我的心意。 15.白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所以叫“白露”。 白露是反映寒气增长的节气。这个时节,太阳一落山,气温就会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开始变大。夏季风也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16.秋分 秋分这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这时,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出自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 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在凉凉的月光下,桂花香气飘得很远。 遥想仙宫宴会,素衣霓裳翩翩起舞,仪仗飘飘,人影散乱,彻夜吹奏着昭华丝竹之声。 17.寒露 进入寒露,雨季结束,开始有冷空气南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启秋冬的季节转换。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出自元稹《寒露九月节》 寒露时节,菊花凯德正好。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落叶,大雁成群结队地向南飞去。弄人怕早霜地来临,忙着收拾田里的庄家。万物一片萧索,只有松柏长青,和夏天一样。 18.霜降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出自《诗经·蒹葭》 大片的芦苇密又繁,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19.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在晴朗无风之时,也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出自李白《立冬》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20.小雪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xǔ],犹自敛愁眉。 出自元稹《小雪十月中》 小雪节气,天空中再也看不到彩虹的踪影。阴阳二气分离十分明显。月色澄明,树叶都已掉落,大风吹得树枝哗哗响。我对着刚过滤好的酒弹琴,满脸愁容。 21.大雪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狂风昨夜吼棱棱, 寒压重衾若覆冰。 节气今朝逢大雪, 清晨瓦上雪微凝。 出自陶宗仪《十一月朔大雪节早见雪》 狂风吹得树枝哗啦啦地响,盖了好几层被子,依旧觉得像在冰里一样。在这大雪节气,早晨瓦上的雪微微凝结。 22.冬至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这天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冬至这天会放假,民间有冬至祭祖、宴饮、吃饺子的习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出自杜甫《小至》 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 23.小寒 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和小暑相对。这时候,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 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 出自张昱《小寒》 小寒节气,梅花挂满枝头。春风也不懂得怜惜梅花,留着它到清明的时候和牡丹争芳斗艳。 24.大寒 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出自邵雍《大寒吟》 前几天下的雪还没有消化,天空中又下起了新雪。地上冻得都是冰,房檐上也挂满了冰棱。太阳没有一点光辉,狂风不住的怒吼。人们虽然有舌头,但是已经冻得说不成话。 斗转星移,星移斗转。 在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即将来临之际, 祝大家心有暖阳,岁月不寒! 本文作者:芸裳 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46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