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视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责任

发布时间:2024/12/1 12:20:31   点击数:

“双碳”目标与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一般概述在“双碳”视域下探讨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求,对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思考,既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又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这需要明确“双碳”目标及提出意义,理清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内涵,把握“双碳”视域下强化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为探索进一步强化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意义

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内背景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因此,“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为世界减碳行动以及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1.“双碳”目标的概念界定

“双碳”指的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达峰意味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碳排放量不会上涨反而在减少。碳中和一词来源于年《新牛津英语字典》公布的年度字汇“carbonneutral”。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二、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内涵

在“双碳”视域下,研究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强化问题,首先必须理清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内涵。把握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内涵应从概念、内容和特点三方面入手。

1.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概念

责任,在新华字典中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应尽的职责;二是应承担的过失。其近义词是义务,但与义务又有所不同,责任相对于义务而言,义务带有强制性、被动性的意味,而责任则是强调了积极性与主动性。

生态责任,属于伦理学的范畴,是对自然的道德责任。生态责任一词是伴随着生态问题而产生的,人类无节制地活动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危机出现。

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责任要求人们要承担起生态问题的主体责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要认识并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只有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人类社会才能平稳运行。生态责任意识是指人类在面临严峻的生态形势时,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并且主动承担起生态责任的自觉意识。

生态责任意识是一种主观意识,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类从内心认同生态责任,在行为上践行生态责任。生态责任意识具体到大学生主体身上,也就形成了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

新时代大学生在了解到当前的生态状况后,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生态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激发生态责任情感,坚定生态责任意志,养成履行生态责任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指大学生在与生态环境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基于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而积极主动地承担生态责任的自觉意识。

2.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内容

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建设的角度来解构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因此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内容可以从生态责任认知、生态责任情感、生态责任意志和生态责任行为四方面来分析。

(1)生态责任认知

生态责任认知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承担生态责任的认识与了解,是大学生对生态责任综合认识的过程,是他们进行生态责任行为选择的思想基础,包括了大学生对生态责任内容和意义的认知,这是形成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责任认知是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生态责任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说,生态责任认知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感性化阶段,这是生态责任认知的初始阶段,通常在这个阶段个人用自己感性化倾向去看待生态责任,往往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

二是理性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形成做出正确生态行为选择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要承担的生态责任。

三是社会化阶段,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生态责任事件。

四是他律到自律的阶段,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和约束,表现为他律。个人生态责任认知在摆脱外在因素的约束过程中,能够促进内在生态责任需要不断发展。

(2)生态责任情感

生态责任情感是在生态环境体悟和生态责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主体将生存环境体验和生态责任认知内化于心而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

情感是一种包含着情绪体验的感性形式,如雾霾带来的不适感,全球气候变暖带给人类的危机感;同时,在感性的形式中沉淀着理性的内容。比如,大学生在经过学习后,认识到了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的状况,能够意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从而对大自然产生了愧疚心理和深深的自责。

(3)生态责任意志

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生态责任意志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态责任认知、生态责任情感之上的,但它反过来又是保障生态责任认知和生态责任情感得以顺利实现的主观条件。

生态责任意志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它是自动调控个人行为的内在能力,用理性调控牵制着人的感性追求和行为实践,对人的生态行为选择的确定与实施起着审核作用,使自己的行为服从生态价值。生态责任意志离不开生态责任认知和生态责任情感,否则,意志只是一种盲目的执着。

生态责任意志是大学生在经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思考,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内心对生态责任的积极情感,形成了坚韧不拔、毫不动摇地履行生态责任的精神状态。生态责任意志一旦形成,大学生就会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生态实践活动中。

三、“双碳”视域下强化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也是“双碳”目标的宣传者、践行者、实现者,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因此,在“双碳”视域下强化当代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1.有利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极端天气频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严峻。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也严重困扰着人民的生活。

比如,在前几年北方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白天犹如黄昏,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并且由于能见度低,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在此情况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强烈,而良好的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势在必行。

为应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不断接受生态理论教育也会学习到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会更加理解绿色发展理念,身体力行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而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2.有利于绿色生活方式的营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的追求。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以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

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

首先,绿色健康的食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近些年来,超市的绿色有机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他们扫一扫标签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44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