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画家;还听到一句话: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自家娃从小就学画画。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用力过猛,别说增加孩子素养了,还很有可能伤害到孩子! 正如焦虑在很多成年人中蔓延一样,家长也经常无意识地把自己的焦虑“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就导致,很多人喜欢教孩子画画。 可即便大人手把手教孩子如何“画好”,就对吗?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千万别教孩子! 让孩子失去创造力 创意,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算是一件奢侈品;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搞一点大人们想不到的创意,简直如呼吸般自然。所以,当家长们试图教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有可能在扼杀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如果说家长们的辅导是因为“不专业”,那么很多线下辅导机构就是过于“专业”。 不少家长会选择给孩子美术班,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少儿美术班,为了实现标准化、效率化,其课程和教学往往都是流程化的。教学在他们那里,已经成了一件流水线“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培训班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或者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而是让孩子们“学成归来”——让家长看到“成绩”。 换句话说,这种培训班,已经不再是为了孩子成长,而是为了迎合家长。 一个常见培训班场景是: 老师给出课题,然后展示范画,再教孩子怎么照着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用什么颜色和图形表示,等等。最后画出来的不能说差不多,只能说一模一样,完全就是一个模板的复刻。 在这种环境下练习,已经很难称之为创作,最多就是临摹。更可怕的是,这种培训机构还会灌输给孩子,让学生觉得这样就很好。 长期被这种教条式教学指导,孩子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认为“水草必须是绿色的,小鱼必须是红色三角形的,水必须是蓝的”等等。 长此以往,孩子必将失去绘画热情,曾经拥有的创意和天赋,也被消磨殆尽,最终泯然众人。这样被教的结果,不是提升孩子的素养,而是培训了手艺。 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图便宜、省事随便报一个班。或者也可以选择画天才,在家线上学习美术教学课程,既有直播指导,也有专项精品课,亲自看着孩子成长,保留孩子的创意! 打击自信心 很多家长在家辅导孩子画画或者其他功课,往往没有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自信心。 先来看一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场景: 一位妈妈给孩子拿出涂色本,让孩子涂色玩。孩子刚涂了几笔,妈妈就说:“等一下,你这里涂的颜色不对,别画错了。” 孩子反复确认后,又开始涂,妈妈又说: “又画错了,这里应该是白色的,你怎么涂成红色了?” “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又画出框了,真难看,怎么就教不会你呢?” “教”了好几次,妈妈终于忍不了,最后干脆自己上手。 孩子的情绪从开始的期待兴奋,到后来的犹豫,最后干脆懒得画,甚至害怕画画了。 上面这一幕,你家里有没有出现过?如果有,那么很遗憾,你家孩子的自信心正在被打消。如果反复出现,孩子会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从而放弃绘画。 可如果真的完全放弃教孩子,孩子也确实画不好,怎么办?别急,家长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适当的引导 学画,观察往往比技巧更重要,尤其在学画初期,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培养孩子掌握“艺术之眼”,才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家长可以启迪孩子多观察生活,多发现不同的角度,这也是培养孩子创意的基础。 重过程,轻结果 说白了,就是多鼓励孩子创作,而不是对他的画评头论足,画的好坏没有那么重要。一句简单的“你画得真好,能给我讲讲这是什么故事吗”远比一句“你画的这是啥”好得多。 当然,也不能总是把孩子的画挂在墙上,容易给他们带来压力。 总之,画画的过程最重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这个过程才是家长们首先要做的。 艺术因人而异 家长们自己其实也应该学习,学会树立一个正确的艺术观,那就是艺术永远会因人而异。创作艺术如此,欣赏艺术亦如是。 这是因为,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视角不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同,画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一样!如果还要求孩子非要画到某个标准,岂不是削足适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重要的是身为家长的你,能不能让孩子自己体验和发现。 我们需谨记:每一个孩子都是灵魂画手。不是吗? #家庭教育#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35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