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上海这片老城厢

发布时间:2024/1/29 13:34:49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m.39.net/disease/a_5798904.html

摄影朱伟辉设计白浪7月24日,上海市黄浦区最后一个成片旧改项目——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正式启动签约工作。截至目前,项目签约率已提前达到生效比例。该项目的生效,标志着黄浦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收官,也意味着上海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困扰多年民生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旧改前,在城市中心的高楼林立间,成片的旧里弄肆虐着烟火气,居民生活热闹却环境逼仄。日前,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上海多个正待改造的二级旧里,记录下居民们在旧里弄里最后的生活。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挂牌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上海美专旧址:将被保留修缮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位于打浦桥街道,东至顺昌路、南至徐家汇路、西至黄陂南路、北至建国东路,涉及居民证,单位66家,地块内房屋基本为砖木混合结构的二级以下旧里。

这片老街坊已有百年历史,在里弄居民们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存留着这座城市珍贵的记忆。作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即坐落于其中。

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由刘海粟创办,初址乍浦路8号,名上海图画美术院,经多次迁址,至菜市路(今顺昌路)。年起,上海美专将旅行写生为必修实习课程,成为国内美术教育的创举。年,成立校董会,蔡元培任校董会主席,刘海粟任校长。年,该校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名师辈出,如康有为、梁启超、郭沫若、胡适、徐志摩、潘天寿、张大千等;学生也多艺坛名人,如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蔡若虹、程十发等。作为“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的重要实践场,上海美专的发展映射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

上海美专旧址门口的台阶十分独特。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

上海美专旧址二楼露台的视角。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如今,走入顺昌路弄小区,仍然可以看见上海美专旧址门口的双侧台阶,历经百年,当往日的画室、宿舍都变成住房,颇有气势的台阶和斑驳的红色砖墙诉说着它的往昔。顺着台阶走上二楼,二楼有约20户人家。记者探访时,几位爷叔正在楼梯口拉着家常。年出生的胡先生从小生活在北京,年来到上海。他告诉记者,这里是老岳父给自己妻子的房子,夫妻俩之前住在虹口,老房动迁后搬至此处。因为房子狭小,女儿平时不住在这里。“年像这样的房子6万块钱。”胡先生指着一间对面的住屋回忆,最早在年,这里就传出动迁的消息,横幅都拉了出来,甚至因为无法结算而10多年不用付电费。

住户正在水池边清洗锅具。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

住户们在公用厨房内烧菜。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

公用厨房内厚重的油烟。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

上海美专旧址,二楼狭窄的过道边上挂满了住户的生活用品。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二楼的一处公用水池边装有10多个水龙头,两间公用厨房内,过道两旁排列着若干灶头。因为没有抽油烟设备,墙壁和橱柜上积累着厚重的黄黑色油烟。午间饭点,住户们参差站在过道中烧菜,不使用的灶头上盖着纸板或木板。“一个灶头就是一户人家,”一位阿姨介绍。三楼的居住条件则好了很多,两间房是一户人家,房间之上还有阁楼。

三楼居民韩先生于年搬至此处,此前,他住在离顺昌路不远的永业大楼,因动迁拿到20万元动迁费,花费其中13万元买了这里的房子,简装修花费3万元,装了卫生间。“(当时)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选一个好一点的二手房,考虑以后再动迁,这样改善居住条件。”韩先生说道,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这次动迁等了20多年”。

上海美专旧址,一位老人坐在家中。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

狭窄的楼梯通向阁楼。澎湃新闻记者李菁摄因为租金便宜又位于市中心,除了老住户,楼里的租户很多,他们大多在附近打工。攀上狭窄陡峭的楼梯,一名年轻人租下一间阁楼,一张床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面积。没到上班时间,在阁楼的一片昏暗中,她正坐在床边看着手机。如今,在城市更新的步伐中,逼仄的居住环境即将成为过去。因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将被保留并修缮。

梦花街住户:“我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时代”

在黄浦区的蓬莱路地块,刚刚经历过疫情的居民们迫切地期待着旧改。多个权证居民、10个街坊,如此大型的征收基地,二轮生效比例超过了97%。在蓬莱路地块中,“梦花街”尤其受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3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