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双碳”战略: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双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从资源、能源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利用低品阶的可再生电能,通过二氧化碳催化电解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或化学品,对于保护环境和推动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实现将二氧化碳向醋酸的华丽转变5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庞元杰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限制二碳吸附基团构象完成一氧化碳向乙酸盐电还原”(ConstrainedC2adsorbateorientationenablesCO-to-acetateelectroreduction)在《自然》(Nature)发表。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华科大光电信息学院金健博士、博士生闵秋红,多伦多大学的JoshWicks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俊教授;庞元杰教授、多伦多大学E.H.Sargent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 该制备过程在10个大气压工况的流式反应池中,乙酸电合成选择性可达91%;在10个大气压工况的膜电极组件反应池中,乙酸电合成选择性可达85%并能在80%左右保持小时以上。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简称华中大、华科大。是国家“双一流”、“工程"以及"工程"高校之一;是目前我国同时获批未来技术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三所高校之一;还是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以及未来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首选高校。 同时,学校入选了国家"强基计划"、"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及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高校之一。 学校校史:学校前身是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平台:学校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 同时,学校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科建设:目前拥有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9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写在最后每一步的追赶,都是不同的进步。该科研成果最大的可取之处是实现了一种可持续的工艺,能够利用低品阶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经一氧化碳两步转化为乙酸,实现了乙酸的零碳绿色生产,并在此过程中达到了高选择性和高能量转化效率。 大家对于华科大及其其他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的这项黑科技,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p/12232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