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332503.html 易竞 生科院届硕士毕业生 她通过联合国实习生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助11月将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纳米比亚代表处实习成为华师第一人 逮着机会就去“折腾” “机会不要让我逮着了,逮着了你就等着看。”《青春有你2》中上官喜爱的一句话,让易竞仿佛看到了自己,而她向来也是如此,面对机会必定全力以赴去争取。 易竞与联合国最初的缘分,是年在美国纽约参观联合国总部,她笑称自己简直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其中一员。原本她也并不知道可以去联合国实习,而向联合国提交实习申请,源于她浏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站时多看了网页的小角落一眼——联合国招聘实习生。 向来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的她,顺着这条小小的藤,不断搜寻相关信息和政策,她了解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资助应届毕业生去国际组织实习,而华师是其中的受理单位之一。得知这个消息后,易竞激动得一中午睡不着觉,“哇塞,国家政策这么好吗!我当时没有想能不能成功申请,光想到能有这个机会就足以让人兴奋了。” 作为华师第一个申请联合国实习项目的学生,易竞没有前人的经验指引,于是她逛遍了经验贴和论坛,找寻有用的信息,“现在活在网络时代,只要有人做出过,肯定会漏下什么痕迹。我看到联合国实习的机会,就会花尽心思去把这个东西弄懂,研究有没有这样的项目、有没有这样的政策支持,然后把它搞清楚,我花了几个小时顺藤摸瓜,就把那条瓜给摸出来了。” 面对联合国实习要求的诸多条件,易竞也并没有退缩,准备面试和笔试、请老师写推荐信等,她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月时间。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一次线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纳米比亚代表处的面试官的面试中,易竞曾一度因为面试时有几个单词没有听懂而失落,她觉得自己很可能会被刷掉,导师李韶山耐心地安慰她:“只要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走完联合国实习生选拔的全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历练。”短暂气馁后她又重新振作,继续为申请努力。 对于结果,易竞没有太看重,她笑称自己是“乐天派”,只要逮着机会了,就愿意去“折腾”,她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只是一个申请者而已,没有去成是‘应该’的,是我能接受的常态。我要是去成了,就是天下砸大饼,是我的幸运。” 生活中的环保践行者 选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源于从小植根于心中的“环保梦”。 “一棵树,能做7万双筷子,但是长成一棵树需要10年。”班会课上一份关于一次性筷子的数据,给还在读小学的易竞心里埋下环保的种子,在之后的生活中,易竞一直践行着环保的信念,“我就觉得不用一次性筷子很容易做到,为什么我们不做呢,对吧?” 高中时,易竞是走读生,很多寄宿同学希望易竞帮忙外带小吃回校,易竞欣然答应,但她有一个条件:不用一次性餐具,寄宿同学需要自备饭盒与餐具。正因坚定的环保信念,相比于便捷的一次性餐具,她更乐意带着一个个可以重复利用的餐盒。她觉得,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改变一些小举动,那些小举动固然很费力,但只要不怕麻烦,建立环保的意识,就不会觉得很辛苦。 在看到电视剧《家,n次方》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场时,深植环保意识的易竞惊喜地感叹道“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于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工程。带着环保梦想深入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后,她发现这个专业与她的想象是有差距的,但她并没有就此心灰意冷,而是坚信既来之则安之,误打误撞或许也能做出许多有价值的事。“人家说生物是一个很冷的专业,是很没有‘出息’的专业。但是我就觉得21世纪没有无用的专业,只要你钻的深,每个专业都有大放异彩的时候。” 易竞认为追求环保并不一定要体现在自己的专业上,如果专业不能在社会环保事业上产生很大的价值,她会选择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公益的环保,鼓励周围的人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联合国实习就是她所坚持的公益的环保,她说:“我圆了我的环保梦,能在环保这一块为别的国家的人或者是为这个世界做一点点的小贡献。” 做有价值的事 而选择去非洲纳米比亚,除了因为与同学的非洲之约,还因为易竞自己也憧憬着纳米比亚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申请之前,易竞下载了多篇自己申请项目指导人的论文,在相关论文中她了解到虽然纳米比亚的美令人惊叹,但那里的资源遭到了很严重的浪费与破坏,其资源枯竭速度更值得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