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景育民 前言 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是新生力量的不断更迭。中国雕塑青年一代的发展水平和学术状态正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艺术家的信息意识与独立判断相互交织,也是信息化使艺术展览和交流方式重新整合的良好契机和时代诉求。 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雕塑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思想能量,更为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历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动力。 此次线上展览,有别于传统的展览方式(往往是当天开幕,转天就门可罗雀),展览形式本身就已经具有当代性的鲜明特征。也是在信息时代通过传播平台扩大交流的信息度、广泛性以及文献价值,最大限度的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交流、学习、记录的机遇。 本次展览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的方位、价值观、所表现的姿态与方法论研究。以多样、独特的个人角度来表达他们对人、社会、艺术之间前所未有的认知、解读与判断,努力将思想成果转型为具有独立精神的物化外延。 我推荐的部分青年参展作者都和我的教学经历有一定因缘,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有的还在艰难探索,本身就是中国当代雕塑新生代的真实状态。此次线上展览无疑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有益的平台,以削弱部分青年艺术家的心理障碍,同时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与文化自信。旨在推进中国当代雕塑青年群体实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景育民于天津美术学院 年5月24日 景育民 雕塑数据库主页 新浪雕塑主编:李杨雷 《异质·构造》 纵观目前国内各式各样的雕塑、公共艺术展览,经常出现的大多还是那些“老面孔”,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对于新锐青年雕塑家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实所谓的中国雕塑圈还是有别于当代艺术圈的,在此不多以赘述……。由于雕塑的特殊媒介及属性,在国内一、二级艺术市场还处于收藏较弱的一环,所以对于大多数雕塑系毕业生来说,“毕业”即“失业”,毕业展也许是他们“最容易”、“最无效”的最后一次展现自己的舞台。 即使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雕塑奖项活动众多,但是其中的可持续性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至于青年雕塑家参与城市雕塑项目更是“难于上青天”!试问:有多少人在不计其数的展览投稿、项目投标中没有入选而“失落扎心”?!——所以属于青年雕塑家的“寒冬”,似乎并不只是冬天才有。 本次景育民先生推荐的青年雕塑家创作风格迥异,既有研究传统雕塑语言及形态结构的,又有在“物性、场地、剧场”等新概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但他们都是基于雕塑本质而展开创作实践,呈现出了在艺术本体的延展和新观念的变革中相互碰撞与审视,最终赋予艺术创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媒体平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策划一些专题活动来激发和推动中国雕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更多优秀的潜力青年雕塑家提供展示机会。为此,“新浪雕塑”与“雕塑产业联盟”、“雕塑数据库”联手推出线上“云展览”,将来也会积极推动与多方合作促成展览的落地,希望能够为中国雕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起到积极的影响。 李杨雷于北京草场地 年5月24日 推荐人 景育民 总策划 李杨雷 参展艺术家 郭圣能、景晓雷、刘一侨 万勇、张有魁、赵生帆、甄亚雷 艺术家-郭圣能 年出生于江西宁都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师从景育民教授 年-至今任教于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参展经历 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展(南京) 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冰雪雕塑作品邀请展(长春) 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合肥) “天工开物”曹操杯亳州国际雕塑大展(亳州) 第二届人文.情怀——马鞍山市美术美术教师绘画作品展(马鞍山)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太原)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美术作品展(天津) 大艺时代全国青年美展(天津) 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五周年—英雄台儿庄抗战主题雕塑国际大展(台儿庄) 第八届天津青年美展(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原创研究生优秀作品联展”(天津)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大同) 届全国高校优秀作品展(北京) “鼎立行”第三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泉州)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天津) 收藏经历 《一心筹谋诛敌寇》收藏于台儿庄古城博物馆 《拼将血肉作城垣》收藏于台儿庄古城博物馆 《破茧》收藏于“中国当代雕塑馆” 《破茧》收藏于泉州鼎立雕塑博物馆 获奖经历 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复评优秀作品 第二届人文.情怀——马鞍山市美术美术教师绘画作品展金奖 大艺时代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一心筹谋诛敌寇》获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五周年—英雄台儿庄抗战主题雕塑国际大展“三等奖” 《拼将血肉做城垣》获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五周年—英雄台儿庄抗战主题雕塑国际大展“优秀奖” 第八届天津青年美展获“入围奖” 《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征稿比赛“铜奖”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提名奖” 作品《破茧》获届全国高校优秀作品展“铜奖”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三等奖” 创作自述 雕塑的本体语言一直是我研究和创作的主线,雕塑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题材与观念的表白,更重要的是雕塑自身的艺术魅力,它具备一种看似传统但却又极具平静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让我在愉悦感官的同时平衡内心。 看更多作品 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