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生活 >> 绿色能源 >> 什么是安徽电网

什么是安徽电网

发布时间:2021-4-23 19:20:11   点击数:

说起安徽,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天下无山”雄姿灵秀的黄山,

还是“环滁皆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

是“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的新安江,

还是八百里渔舟唱晚的巢湖?

是白墙黛瓦、水墨如画的徽州,

还是贾而好儒、行遍天下的徽商?

一句“好山、好水、好徽州”道出了

这里山灵、水秀、大美的人间烟火。

▼安徽美景。

黄山、琅琊山、九华山、天柱山……

诸峰并秀,

立起了安徽人的脊梁,

也塑造了安徽人的拼劲和闯劲。

长江、淮河、巢湖、新安江……

众水蜿蜒,

浸染出灵动、通透的皖韵,

也赋予了安徽人

深沉稳重、真诚务实的性格。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以及孕育出来的徽商精神,

激励安徽人不断创新、

打造科技大省,

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进展,

更成为国网安徽电力人

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在安徽池州航拍的特高压大通道。

A

安徽省土地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1.4%,

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

年,安徽常住人口.9万人。

安徽全年生产总值3.71万亿元,

同比增长7.5%,

人均GDP达元。

B

国网安徽电力服务万户电力客户,

覆盖全省所有居民用电。

年,

国网安徽电力完成售电量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95%。

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新时代,新定位,新要求。

坚强智能的安徽电网,

为“美好安徽”建设保驾护航,

更为安徽

“从内陆省到长三角新合伙人”

的新征程铺就光明大道。

▼合肥璀璨之景。

1安徽多山,且青史留名者众多。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徐霞客把他的赞叹给了

“天下第一山”黄山。

▼黄山云海。

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

著称于世。

登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迎客松。

?

坐拥“天下第一亭???”醉翁亭,

因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琅琊山名满天下。

▼琅琊山风光。

▼醉翁亭美景。

九华山,称秀东南,

不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还是世界地质公园。

▼雪落九华山。

天柱山,“古南岳”,

孤峰兀立,鬼斧神工。

白居易有诗赞曰: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远眺天柱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踞江畔的天门山,

因诗仙李白,家喻户晓。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安徽山好!

层峦叠嶂,自大地中,

脱颖而出,巍峨屹立。

好山塑造好拼劲、好闯劲!

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这是安徽人的脾气,

也是国网安徽电力人的脾气!

▼航拍安徽池州青阳花海中的特高压密集通道。

年,

在安徽省老省府安庆,

时任安徽巡抚邓华熊引进安装了

两台由蒸汽机带动的

50千瓦单相交流发电机,

点亮了安徽第一盏灯。

安徽电力的发展并没有一帆风顺。

年5月安徽全省解放时,

只剩下数个孤立小电网,

全省年发电量0.24亿千瓦时,

人均年用电量仅0.68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

安徽电力人面对挑战,拼搏奋斗,

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树立了多座丰碑。

上世纪50~60年代,

淮河水系的佛子岭、磨子潭、梅山、

响洪甸、毛尖山五大水电站投产,

装机总容量15.2万千瓦。

▼佛子岭大坝施工现场。

安徽早期的水电开发

属于新中国第一轮水电建设,

事关新中国经济的兴起和工业体系的建立,

此后还长期担任着华东电网的调峰、

调频和事故备用任务。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

多位国家领导人曾经来皖考察。

▼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展览馆电力馆,并参观了佛子岭水电站大坝模型。

▼年2月19日,邓小平视察安徽金寨梅山水电站。

年4月26日,

第一台国产千瓦汽轮发电机

在田家庵发电厂并网发电,

成为中国电力史上

自力更生建造电力主设备的重要标志。

▼田家庵发电厂千瓦汽轮发电机。

年,在芜湖天门山,

华东第一个千伏跨长江输电工程

——皖中大跨越投入运行。

至此,安徽电力实现南北联网。

▼年,千伏皖中大跨越竣工留影。

年4月,

千伏芜湖至南京输电线路建成,

使安徽千伏电网经江苏

首次实现与华东联网。

▼电力职工在蚌埠开展线路检修。

年6月,

千伏繁昌变电所及洛河至繁昌

输电线路全压运行。

这是安徽电网发展的里程碑。

作为华东首期千伏输变电工程,

它同时诞生华东第一座千伏变电所、

第一条千伏输电线路

和第一个千伏长江大跨越工程。

▼千伏淮南洛河至芜湖繁昌输电线路施工现场。

▼千伏繁昌变电所。

随后,

千伏平圩淮河大跨越、

荻港长江大跨越,

芜湖千伏繁昌变相机建成,

淮南电力跨淮河、过长江

直达浙江、上海。

年6月,

安徽最后一个无电村

石台县联盟村通电,

安徽提前一年半实现

村村通电。

之后的5年里,

安徽电网总投资84.19亿元,

全省农村用电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安徽人奋勇向上的精神延续至今。

今年6月以来,

强降雨袭击安徽。

面对极为罕见的洪涝灾害,

国网安徽电力

坚决扛起责任、奋勇投身到

全省抗洪抢险救灾大局中。

▼7月21日,蒙洼蓄洪区内水位持续上涨,阜南供电公司王家坝中心供电所员工冒雨抢修配电箱。

8月18日下午,

习近平来到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

利民村西田坡庄台。

乡亲们对总书记说:

“电没断、水照供、生活用品有人送。”

▼安徽阜南供电公司“小红帽”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到闸管所、排涝站检查设备。

国网安徽电力持续注重

优化营商环境。

9月21日,

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

.86平方公里的范围,

涵盖合肥、芜湖、蚌埠3个片区。

国网安徽电力积极与政府部门

对接大项目落户情况,

主动掌握客户用能规划、

投产安排、用电需求等信息。

▼小微企业对接客户经理到雨花斋了解客户用电需求。

从没有电,到用好电,

从弱小、孤立的电网,

发展到南北贯通、骨架坚强的电网,

国网安徽电力人就像安徽的好山那般,

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干劲,脱颖而出。

坚强的安徽电网,

成为支撑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安徽送变电公司员工加紧组立张北—雄安千伏特高压线路(5)标段铁塔。

2

安徽多水。江河交织,湖泊罗列。

长江横穿而过,昂扬奔流,

桨影涛声入梦。

▼长江铜陵段。

淮河是安徽的经脉。

两岸一马平川的肥沃田地,

养育了50%以上的皖地百姓。

▼淮河蚌埠闸三汊河风景区。

水色佳美的新安江,

荡开一副美丽的水墨画轴。

▼新安江夜景。

八百里巢湖,渔舟唱晚,

素有“皖中明珠”之称,

孕育了周瑜、张籍、张孝祥、

丁汝昌、戴安澜等英豪人杰。

▼渔舟唱晚。

好水,涛澜层叠,

流淌出皖韵千年的悠长,

赋予了安徽人深沉稳重、

真诚务实的性格,

也让国网安徽电力人

以水滴石穿、不断进取

的姿态实现跨越发展。

▼泾县桃花潭风景区。

进入21世纪,

安徽农网、配网全面改善的同时,

主网架结构也不断完善。

年,

安徽淮北、淮南、皖中、皖南

四个区域电网,

分别通过千伏和千伏线路相连,

形成电磁环网。

全省共建成4座千伏变电站,

千伏网架开始构建。

年7月,

安徽淮南田集电厂开工,

标志着“皖电东送”工程

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这被外界认为是安徽东向发展、

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年,千伏东通道淮河大跨越工程施工现场。

年6月,

“皖电东送”千伏

东、中、西三大通道全部建成投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

安徽电网全面迈入特高压时代。

年9月,

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

投入运行,

标志着“皖电东送”战略布局成型。

年11月,

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

投运。

该工程将与已经投运的

淮南—浙北—上海千伏特高压工程一起,

形成贯穿皖、苏、浙、沪的

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

▼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

年10月,

新疆昌吉—安徽古泉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实现全线通电。

由此形成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使安徽一跃成为“枢纽型、综合型”送受并举的

“能源互联网”中心,

在全国能源优化配置中牢牢占据显要地位。

▼±千伏古泉换流站。

由国网安徽电力运维的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长公里,

位居华东第一、国家电网第二。

年,

经过安徽电网向华东输送电量

达亿千瓦时,

相当于整个上海市用电量的1.5倍。

▼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新河社区陷湖陂水库上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国网安徽电力还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在安徽能源结构中

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安徽省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万千瓦,

其中光伏装机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

最大出力万千瓦,负荷占比达48.2%,

居华东电网首位。

省内新能源%全额消纳。

▼国网新源公司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全貌。

从用好电,到用好能,

安徽电网已成为

华东电网负荷供应、电网平衡

和清洁能源送出的枢纽。

▼灰瓦白墙的安徽宏村。

蓬勃的能源流动,

就如同那些穿行安徽的江河水流,

滋养着千家万户,

给这方水土注入了发展的不竭动力!

▼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留学生在合肥市政务中心电动汽车快充站为电动车充电。

3

安徽好,八分妙处在徽州。

这里孕育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的徽文化,

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

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建筑、

徽菜……

影响深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

文化明珠。

这里,也孕育了

与潮商、晋商齐名的徽商。

▼黄梅戏演员。

▼徽菜——绩溪一品锅。

▼皖南风光。

“上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

促使当地人出外经商。

徽商的脚步,行遍神州,远至欧洲。

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徽商精神,

已经成为安徽人的精神内核。

▼歙砚制作现场。

▼皖南村民正在晾晒农作物。

年,

发端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

成为改革开放一声的春雷,

让中国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安徽秉承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向着科技大省阔步迈进,

涌现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

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人造太阳”……

中部崛起“创新极”的美誉当之无愧。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于年春私下签下的“生死状”。

创新是第一动力,

安徽电力人明白这个道理,

只有敢想敢干,才能更好发展。

年,

一场百年不遇的淮河水患,

让安徽、河南两省多万灾民流离失所。

带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决心,

淮河上游的大别山区,

佛子岭等5座水库及水电站诞生了。

佛子岭水库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坝”,

拥有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

安徽电力人不仅改写了

淮河洪水任意肆虐的历史,

也为中国水利电力事业立下了一座丰碑。

▼年佛六合线检修场景。

“谁英雄、谁好汉,过江线上比比看!”

年,

横穿安徽省的长江成为

省内电网联网的一道难关。

为突破长江“封锁”,安徽电力人喊着口号,

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突击建成了

千伏长江裕溪口木塔临时过江线,

架起了皖中、皖南电网间的第一座“桥梁”。

▼平圩电厂开工典礼。

年,

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

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

在淮南平圩发电厂投产,

揭开了中国大型火电机组

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的序幕。

为中国电力工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

“平圩不平常单机甲中华。”

▼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控制室。

年,

安徽电力人率先探索农网改造。

年,

起始于安徽宿州灵璧县的

“两改一同价”在全国推广,

成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

一项重大举措。

▼年,施工人员正在宿州三里村建设变电站。

工业发展加速推进,

电力需求越来越旺。

新时代,下好创新先手棋,

国网安徽电力人同样敢于创优争先!

年6月,

国内首座“特高压+5G”基站

在世界上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换流站——

±千伏古泉换流站建成。

▼国内首座“特高压+5G”基站。

人民电业为人民!

国网安徽电力整合能源数据

与政务数据建立对应图谱,

打造能源数据共享平台,

多表合一商业模式已具雏形;

在苏滁开发区建立了

以供电服务为枢纽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为园区和企业提供能效分析、

设备代维等综合能源服务。

▼苏滁工业园的企业客户用手机客户端查看实时用能情况。

合肥肥西工业园供电所是

安徽省售电量最大的供电所,

年售电量为26.69亿千瓦时。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

首批“全能型”供电所试点建设单位,

该所设有全省首家智慧体验型营业厅、

业务监控指挥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站、

智能化新能源仓储库房等设施,

已基本实现“居民业务一次都不跑,

企业用户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

▼合肥供电公司肥西工业园供电所内景。

安徽电网输电智能巡检中心负责

全省大电网智能监控及检修调度工作。

该中心完成了

世界首次直流±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

刷新了带电作业的历史纪录;

自主实施了

国内首次直升机超高压带电作业,

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提出中国解决方案。

始信路多站融合示范站是国网安徽电力

首座综合性多站融合示范站,

广泛服务于互联网企业、

通信运营商、网约车等多方主体。

9月22日,

合肥电网首个北斗地基增强站

在始信路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站落成。

该站集合了光伏电站、数据中心、

储能站、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站、

5G基站、北斗基站等功能,

对合肥智慧城市建设

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俯拍始信路多站融合示范站全景。

在合肥滨湖示范区,

国网安徽电力应用

物联传感、5G、声纹识别等技术,

打造国家电网公司

面积最大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示范区,

试点区域到达抢修现场的平均时间

从32分钟降到15分钟,

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96分钟降到51分钟。

这,就是国网效率!

▼滨湖智慧能源客户体验中心。

国网安徽电力双创中心(基地)

还成为创新人才的训练营,

重点打造国家级、国网级专业领军人才,

为企业创新赋能,为转型升级加码。

▼国网安徽电力双创中心。

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在国网安徽电力人中蔚然成风,

许启金就是其中的代表。

▼许启金雪后特巡线路。

身为宿州供电公司启金工作室负责人,

他完成多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消除各类缺陷和隐患多处,

实现安全生产零差错,

带出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能手和人才7人,

研发成果中有83项获得国家专利。

▼许启金和启金工作室成员共同商讨创新课题。

“好山、好水、好徽州”。

从中,我们看到了安徽的品格。

坚韧不拔,又出类拔萃;

真诚淳朴,又求真务实;

吃苦耐劳,又勇于创新。

联接南北,融汇贯通;

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坚毅与沉稳共存,

求是与创新并重。

这里是安徽!

艰辛创造,铸就枢纽电网;

锐意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精彩创意,服务千万客户。

做实“国民经济保障者”,

当好服务“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的

典范。

做好“能源革命践行者”,

当好服务长三角绿色发展

典范。

做优“美好生活服务者”,

当好服务“美好安徽”建设的

典范。

这,就是安徽电网!

链接

名称变迁

年,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电业管理科,开始管理全省电力工业。

年7月,成立安徽省水利电力厅,下设电业局。

年6月,从安徽省水利电力厅划出,成立安徽省电业管理局。

年,水利、电力合并,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水利电业局。

年8月,水、电分开,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电力局,同年12月改称安徽省电力局。

年10月,更名为安徽省电力工业局。

年1月,与水电部第二火电工程局合并组成新的安徽省电力工业局。

年3月,经能源部批准,成立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安徽省电力工业局。

年2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复,撤销安徽省电力工业局。

年10月,安徽省电力公司改称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年9月,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改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头条国网安徽电力联合出品

监制|贺焕峰刘兴法

撰稿责编|张云张妮

美编|李彦

视频|杨哈张妮配音|张洪康

执行审核|王一凡

摄影|王文郭悦李正波韦振张远溪宋海华郭建和陈晨方红兵赵石峰牛路郜小兵舒圣焱袁翔李岩等

感谢|石大乐陈浴新陈巍巍李钰孟辅贤阮建超吴京晶张龙跃贾万田刘晶东等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p/12213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