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一起设计这座城

发布时间:2018-1-22 16:24:21   点击数:

(GIFbyRafaelVarona)

我们向许多朋友问起过这个问题:你心目中“友好”的城市是怎样的?

有人会说

“没有雾霾。”

“房价不会高到离谱。”

“对外地人友善。”

更多人则提到

“家附近有散步和逛街的地方。”

“不用到哪儿去都必须开车。”

15Minutes

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可以折射一座城市与人的亲切感:从家出发,15分钟的步行或者骑行范围内,都有些什么?(你也可以留言给我们)

一座公园?一个社区综合体?一个有趣的咖啡馆?还是只有路、高楼和封闭的小区?

正如JanGehl所认为,人性、友好的城市是为人而造,而非为汽车而造。

譬如成都的玉林,一个普普通通的安居小区,其规划组织原则是最平实的功能主义。但它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与城市融合的开放社区,通过步行便可以丈量这个街区的友好尺度与生活氛围。

▲成都玉林街区,一个细密的“网”。

相反的案例是被称为“汽车之城”的巴西利亚,它完全按照理性的规划建设,修建大量的高速公路让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使得75%的人只能住在郊区里,而要想步行上街几乎不可能。

▲巴西利亚飞机般的城市轴对称布局,与主要由高速公路和大道构成的交通系统。

▲巴西利亚城市中的道路。

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它决定我们如何工作,如何学习,如何相爱与如何死亡。

那么,怎样的城市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怎样设计这样的城市?一起来看看吧。

??

新都市主义与小街区

生活需要小而美,城市也一样,更好的公共生活空间与绿色环境意味着更好的城市。

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引起的麻烦有很多种,譬如密集冷漠、千篇一律的高楼、环境污染、“看海”、拥堵,以及被剥夺与压缩的生活空间。

根据一组关于“城市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小确麻烦’?”的调查,在所有“不至于让人们觉得需要搬家,但又经常会发生的困扰”中,这些排在靠前的位置:

??

“离地铁一公里,走路有点远,

等公交也不合适,自行车怕丢。”

??

“不开车去不了任何地方。”

??

“所有地方都长得一样。”

??

“想买点日用品,超市远,

便利店东西不全。”

很显然,人们在巨大的、为汽车而设计的城市尺度面前有点无所适从。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曾任新华社主任记者,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的王军在《当汽车为城市而造》中这样描述城市中人们和街道的关系。

▲柯布西耶万人口现代城市的城区设想草图。

对于城市和街道,柯布西耶主张成片拆除那些“狭窄的阴沟似的街道”,代之以大草坪和大塔楼。

新城市主义则主张“平反”那些老城市的街道,提高城市的密度,以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来取代小汽车出行,打造“小街区”,进而推进环保与可持续性。

从柯布西耶到新城市主义,关于城市设计的思想都是从对街道的再设计开始的。

▲街道再设计中的CurbBulb,释放停车位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

在国外,纽约曼哈顿、巴黎、东京、巴塞罗那城区是“新城市主义”的典型范例。

前两年,巴塞罗那提出了“让街道从为了通勤到为了生活”的理念。

基于这个理念,巴塞罗那推出了一个名为“Superblock”的计划,这并不意味着要造新的建筑,而是重新利用现有空间,创造一系列拥有安静舒适的绿色空间和服务设施配套的社区。

参与Superblock计划的不只有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还有生态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律师。他们在巴塞罗那已有的城市网格纹理基础上进行街区改造,街区内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将频繁的机动车流置于街区外,从而为街区内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环境。

Superblock的模型是一个九宫格形状,允许九宫格周边道路保留其原有功能,而将内部交通网络限制在时速10千米,这个按指引路线循环行进的区域就是城市规划者理想中的空间:儿童可安全玩耍,自行车可放心骑行,社区居民步行无忧。

在巴黎,对街区的改造也从绿色通勤开始。

年,巴黎市民全体投票决定花费1.亿美元(1.5亿欧元)改善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城市自行车网络。

骑车者将受益于一系列关于自行车公路的规划,包括不用等待绿灯就自由通行、享受双行道骑行、超过一万个自行车停车位等。

▲巴黎自行车规划图,红色为自行车道。

同样还有哥本哈根,这个城市自年以来三度被Monocle选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它在年曾立下了一个目标:年前变成碳中性(CarbonNeutral)的城市,为此,这座城市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通勤。

在哥本哈根的城市指南中,自行车是出镜第一的标识,有超过50%的人骑车上班,每年减少了近24万吨碳排放,节省了可能因交通拥堵而浪费的10万个小时。

▲地面建有绿波信号灯,建议自行车骑手的时速为20km/h。

城市,是放大的建筑吗?

长期以来,城市被当做放大的建筑来设计。

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

在过去的城市认知中,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

但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富有生命力的城市生态,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倡导绿色、可持续以及“小而美”。

所以,真正好的城市设计也许正是从人的生活中一些微小但美好的细节开始的。

??

公众生活驱动城市设计

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城市,都在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事实上,它证明了一个趋势:城市设计不只是规划者与建筑师的事情。

JanGehl是丹麦最重要的建筑规划师之一,在他的著作《LifeBetweenBuildings》、《CitiesforPeople》和纪录片《TheHumanScale》中,强调建立一种people-friendly的城市与“可居住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城市。

而要达到这项目的,则需要规划师、政客和设计师把人放在城市的中心。

▲《交往与空间》(LifeBetweenBuildings)和《人性化的城市》(CitiesforPeople)

城市规划面临着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挑战,“联合国经济事务部”曾发布报告称,到年,超过66%的人都将住到城市里,扬·盖尔认为现在比以往更加需要建立尺度亲切、宜居的城市。

而这些的实现,不能只依赖于规划者与建筑师,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归功于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从年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

新加坡政府在达索公司的3DExperience平台上建了一个虚拟的新加坡城,它不仅将整个新加坡城都精确数字化,还能在这个城市分身中导入数据,模拟真实的场景。

▲达索系统3DExperience界面下的新加坡。

这是新加坡的一个智能国家项目,“VirtualSingapore”。

它给城市设计过程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居民在参与城市规划时,可以更好地可视化自己的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个3D平台探索整座城市也可以立即实现。

2

在伦敦,一个名为Cilivia的虚拟城市规划系统,让你可以密切参与城市规划。

这个系统由真实世界的规则构建,任何违反常规的建筑都将被系统拒绝。

比如,你想要拆除某个已经存在的建筑,或者想建立一个可能会遮挡住圣保罗大教堂视野的新建筑,这些都是不被系统允许的“违规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你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你建造的这个“建筑物”就会被这个网站上的其他建设者们看到。

3

另一个更接近生活的实例在南非开普敦的一个黑人居住区Khayelitsha。

这里超过人通过“城市游戏”参与了Khayelitsha中心区设计。

四次游戏之后,参与Khayelitsha中心区设计的多人,就达成了共识,做出了一个规划。

“这简直就像奇迹一样,”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筑师EkimTan说,“你想象一下,这百来人都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利益和诉求的,然而仅仅四场游戏之后,他们便能够达成一个







































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p/1217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