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字订阅本号 国事周刊 识别 据新华社消息,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价同权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形成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初稿。 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能给农村土地带来什么呢? 主要就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只要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就将与城市国有的土地是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城乡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客观上将帮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财产红利。 也就是说:未来,再也不会发生农民土地被贱卖的现象。未来,村里的土地可能更值钱了! 二、“三权分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农村改革创新 福利还不只这一样。 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实施“三权分置”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的制度安排,可以更好地促进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多项举措保障新型经营者权益,农民增收有了新路径和制度保证,农民进城落户无须退出土地承包权。 什么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所谓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可以自主经营种植不违反国家政策的作物。后来,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把承包土地出租、转让给其他人。 受让人不拥有承包权,而是一种经营权。这样,就有了三种权利,即归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归原农户的承包权,以及归实际经营者的经营权。为了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国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三、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 此外,国务院还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 具体包括: 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保地权、稳就业、有社保,这些一个都不能少。也就是说,农村户口迁移到城市后,不仅可以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就业机制等公共服务,还可以同时保留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依然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要知道当今社会什么资产最值钱,除了土地还是土地!随着农村户口“含金量”逐渐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四、中国未来30年,农村将成为奢侈品!1、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 2、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农村将成为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明白生活价值。 3、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30年后,乡村不再是到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那时,城市生活指数比农村差3—4倍,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4、一产(农业)时代的到来30年后,是中国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一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这将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农民,同时也终结了城市时代的命运。 5、“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食”,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住”,开始从内心世界白癜风皮肤白癜风治疗得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