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发展的国内地区案例——广东省 来源:《多赢财富网》 时间:-07-:08:47 近年来,广东积极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探索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突围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再次成为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从落后的农业省一跃而上,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处于中国经济的领跑地位。 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仅为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位,只占全国的5.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5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以上,较年增长的倍,远高于全国倍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广东积极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探索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突围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再次成为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广东绿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如果说广东是三十年多来中国发展经验的缩影,那么广东同样也是现在中国各项发展问题和矛盾的缩影,相对其他地方,广东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突出,绿色转型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主要体现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产业层次偏低的局面急需改善、生态形势与环境压力不容乐观等三个方面。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年广东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与发达地区相比产出效率低下。同时,广东的土地、资源能源均不丰富。 产业层次偏低的局面急需改善。整体而言,广东的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广东是最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但早期因为无经验可循,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村村点灯、户户冒烟”的格局。 生态形势与环境压力不容乐观。广东以占全国1.87%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占全国9.8%和4.1%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总量。广东省21个城市中61.9%受酸雨污染,95.2%出现过酸雨,珠三角9市中有8个是重酸雨区,年降水PH全省均值同比下降0.01,酸雨频率上升3.8个百分点,形势更为恶化。广州灰霾天气严重,肺癌发生率伴随空气污染事件的显著增长而大幅增加。 广东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曾被普遍认为受到的冲击最大,但实际上广东经济率先健康复苏,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东最早遇到也最早看到诸多结构性问题,并率先采取了“绿色转型”的诸多举措。 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首次明确界定了现代产业体系概念;年9月,广东省正式印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份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力推“双转移”战略,促进区域结构转型。广东是中国最早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省区,同时也是最早在中国推动产业转移的省区;年5月广东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开始强力推动备受争议的“双转移”,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双转移”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能源投入结构转型。广东省为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合理调整水电、核电、太阳能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采取了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等举措。其中广东省广州市率先出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年)》,这是我国城市中出台的第一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探索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促进排放结构转型。为解决广东省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的问题,广东省正式印发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年)》,为广东加快推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以环境再造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明了方向。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动力结构转型。长期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贸易依存度高,年,广东净出口在GDP中比重达15.34%,远高于东部其他沿海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均在10%以下)。长期依赖“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使广东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来冲击。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这是全国首创,率先将扩大内需上升到战略高度。 广东绿色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绿色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东的绿色转型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对信息、服务、技术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能源消耗强度有所降低。年广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吨标准煤/万元,较年下降6.9%。在绿色转型发展的推动下,珠三角GDP在、年连续两年保持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用电增速却只有2.49%与2.03%。 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广东省的生态环境随绿色转型发展得以日益改善,年2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28.4%,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6.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9%,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4.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水质达标率上升两个百分点。 广东绿色转型发展的启示 如果说广东转型发展困境是中国结构调整困境的缩影,那么可以说,广东绿色转型发展也将是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希望。占全国GDP1/8的广东能否成功绿色转型发展,不仅决定着广东省,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走向和未来。广东的绿色转型发展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向科学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 首先,制度结构转型是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制度结构转型,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仅仅依赖政府或仅仅依赖市场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市场规律是绿色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仍需政府发挥顺势引导作用。 其次,分配结构转型是绿色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民生幸福是绿色转型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评价绿色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其落脚点就是分配结构转型,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更加向社会保障与民生幸福方面倾斜。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期来看,解决社会与民生问题必须落脚于分配结构转型。 最后,目标结构转型是绿色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广东省提出,“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转型升级的成果必须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广东“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制定建设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转化为约束性指标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建立科学的各级政府考核机制。设计编制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就是注重民生,改变GDP崇拜,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必须落脚于发展目标的根本转变、政府考核目标的转型。 (备注:《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全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主编,本章由魏云撰写。)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p/12152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