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对普通公众而言,参与绿色发展最直接的行动就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貌似是个人私事,但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行为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密切相关。 《地球生命力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每两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年全球人均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产生的生态足迹是地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换言之,今天的人类需要1.5个地球才能生存,其后果就是不断增长的生态赤字。报告还指出,若不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到年就得需要2个地球。 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节约优先,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费,从人走灯灭、少开汽车、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回收等做起;其二是可持续消费,即有意识的用节能高效、低污染排放的产品「替代」那些高耗能商品,倡导适度消费。广义的绿色生活方式还包括倡导生态文化和引导公众依法有序维护个人的环境权益,把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满足与环境治理更有效地结合。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政府要有所作为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公众参与生活方式绿色化。 其次,政府还要为生活方式绿色化提供物质基础和创造条件。比如,通过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其成为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工具,让公众切身体会到绿色出行的「实惠」,增加「获得感」。北京在城区和京通快速路和京开高速施划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近期在京港澳高速和京藏高速部分路段也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打通居民进城「地铁挤、公交慢、道路堵」的瓶颈,提升绿色出行比例。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有助于消除邻避困境近年来,有些地方围绕垃圾焚烧发电、PX和涉核项目的选址出现了当地群众反对在自己周边建设的邻避事件,这不仅影响了国家的产业战略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引发上述群体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与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不足、相关项目的科普不到位、在运项目排放不达标、公众对政府的监管不信任有关。 提升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就要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包括让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PX等石化项目以及核电站建设有科学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接受度。深化生活方式绿色化,还要通过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增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能动性。比如对那些环境敏感项目,与其拖到社会上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引发群众不满,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后再公开。还不如政府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 推动社会方式绿色化,不是自上而下单一维度的,应该是个良性的充分互动的过程,是公众自觉自愿的自主选择。对群众治疗白癜风医院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