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清华大学安排毕业年级学生“自愿、分批、错峰、有序”返校,非毕业年级学生随后分批次有序返校。据悉,今日预计约有人回到清华园。与此同时,“清华紫荆”的小程序今天正式对外发布,清华师生手持程序中显示的清华版“绿码”,才能畅通校园。6月6日上午,清华第一辆学生返校专车驶入紫荆门,停在紫荆C楼外,由志愿者引导完成学籍注册手续后,3位返校学生拖上行李箱,手持《在校生活指南》,各自找到宿舍楼长,终于进入阔别近半年的寝室。面向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清华大学制定30余项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涵盖返校审批、进校、教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监测、日常卫生消毒、宿舍管理、就餐管理、校门管控、生,并安排志愿者对接服务,完成“一测、二核、三查、四消”等工作。据悉,每天将有名左右的志愿者参与接站、校门、学生食堂及学生社区的引导工作。学生社区的楼长、层长、片区长、宿舍长分级、分层管理实现全覆盖。为确保每个时段返校的学生均能顺利入住,清华在紫荆C楼设立24小时总值班台,随时为返校同学开通住宿权限。校内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设立校内临时健康观察点,配备足够的房间、管理人员和物资。今天,一款名为“清华紫荆”的小程序正式对外发布,清华师生和校园内的各类人员将拥有清华版“绿码”——“紫荆码”,这是清华大学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设计的信息平台,集人员身份、健康状态、位置信息管理于一体。“同学,请用‘清华紫荆’小程序扫描门码,出示通行状态。”这将成为学生返校后的常态。返校后,学生首先就需在学生公寓激活“紫荆码”。根据当前方案,在校教职工和返校同学登录小程序,按照健康监测要求进行每日体温测量和采集,体温正常即可显示绿色“紫荆码”,实现“手持紫荆码、畅行清华园”。清华还增开食堂,引导学生分区分时段就餐。另外,学生与教职工原则上分食堂就餐,教职工及校内人员一般就近前往教工食堂用餐,鼓励分批错峰就餐。此前,饮食中心、学生社区中心、接待中心、校医院等后勤在岗职工和陆续返岗人员共计余人全部接受了集中核酸检测。扫码入楼、体温检测、来访登记、留观区设置、校内外人员入口分离等一系列楼宇防疫措施,是各院系、实验室根据返校申请情况,配合学校防控要求,制定详细工作预案和防疫措施中的重要一环。调整交通护栏方便接站车辆入校、撑起测温区帐篷、清理入校接待区、摆放指示牌、模拟入校查验流程……校园保卫工作也已经准备完毕,迎接清华学子的回归。清华还积极安排学生返校后的工作,根据需求开放部分教学楼,并引导院系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适当组织相关活动,让毕业生们在清华最后的这段学习时光成为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逸夫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已经开放并将逐步延长开馆时间;西体育馆、气膜馆、综合体育馆健身中心等运动场和室外场地期待已经恢复运行;艺术博物馆部分恢复开放并接待校内师生参观。摄影:李派石加东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敏编辑:匡峰流程编辑:王梦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