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9月起,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便开启了一项新探索——规划并实践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变革。 这一探索分别从评价科类、评价维度、评价形式、评价对象、评价平台、评价运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构建了紫琅一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改革体系。 变革一:评价科类实现“学科+综合” 紫琅一小绿色评价是基于学科评价、走向综合评价和应用跨学科知识融合解决问题的项目测评。 其中,“学科”是指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下的各门学科,其中没有主副之别,都是评价学业是否优秀的“主角”;“综合”是指以综合实践为主要方式,涉及各门学科知识的整合融通,以完成某项任务为主要目标的项目测评。学校低年级以“我与自然”为主题,内容涉及“秋之歌、冬之韵、春之歌、夏之韵”;中年级以“我与社会”为主题,内容涉及“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家乡、我的祖国”;高年级以“我与自己”为主题,内容涉及“我的爱好、我的内心、我的生活、我的未来”。“综合”测评以“协作式问题解决”为主要方式,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运用5门学科以上的综合实践表达,既考查学生跨学科的素养展现水平,更在于提升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达到深刻理解学科、运用学科、培育素养。 变革二:评价维度实现“知-智-致” 紫琅一小从学科基础、学科品格、学科生活,即“知-智-致”三个维度考量学生的学科素养。“知”与“智”主要指向学科“双基”,“知”指学科基础知识,“智”指学科品格;“致”主要指向学科优长,即学科生活。学校以“知-智-致”三维评价体系贯彻“五育”融合理念,尤其要提及的是,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不是仅对语数英学科进行测评,而是进行全学科测评,直指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状况。以体美劳等学科为例,“知”是对体美劳常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智”是对体美劳技能实现水准的评价,“致”则是学以致用。 检测维度的立体架构,旨在强化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最终实现饱含学科素养的生活。 变革三:评价形式实现“现场展示” 紫琅一小一二年级的绿色评价以“现场展示”方式进行,三至六年级以“书面专项+现场展示”方式进行。其中,三至六年级的“书面专项”重在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与传统检测相比,更多采用专项的学科方式,如语文练习有“识字写字”“诵读积累”“快乐阅读”“表达习作”等专项巩固;“现场展示”重在对学科品格与学科生活的检测,重点考查学生对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用学科思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