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之城成都营城惠民唱响青春

发布时间:2024/10/15 15:45:40   点击数:
新华社成都7月13日电题:“大运之城”成都:营城惠民唱响青春新华社记者董小红、陈地盛夏成都,芙蓉花开,青春似火。7月13日,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5天之际,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内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投入运行。大运脚步临近,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22年前的今天,北京申奥成功,中华大地一片欢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腾飞,展现了中国经济繁荣、开放进取的形象。22年后的今天,中国已跃升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体,正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成都也将借举办大运会的契机,在更高起点上谱写新篇章,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能。汇聚世界目光,呈现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大运会不仅是一个全球大学生运动健儿逐梦的舞台,也是一场彰显民族自信和促进文化交流的盛宴。这是4月18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凝心聚力迎大运办赛营城惠民生采访间、办公区、休息区、用餐区……功能齐全,简约大气。走进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内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随处可见贴心与温暖。记者了解到,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在7月25日至8月8日期间24小时运行,为全球媒体提供便利。正式开放后,主媒体中心还将举办多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川剧表演、年画制作等,促进文化交流。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内的媒体工作区。新华社记者董小红摄成都大运会全面建成49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场馆整装待发,各项赛事筹备也井然有序。这是4月18日拍摄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后)、多功能体育馆(前左)、游泳跳水馆(前右)和小球馆(前中)。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受全球疫情等影响,成都大运会曾两度延期,整座城市为大运会筹备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面对无数困难,成都迎难而上,在延期的窗口期,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来办赛营城。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世界性赛事,随着办赛而带来的城市环境改善、惠民措施出台等,更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每天走街串巷送外卖,在大运会筹备过程中,看到这座城市在一点点改变。无论是城市环境、生活质量还是公共交通,都能感受到大运会带给我们的美好改变,大家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年出生的王柯皓是一名外卖小哥,前不久成为了成都大运会火炬手。“当我拿着大运会火炬跑在赛场时,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作为基层劳动者能参与到火炬传递中,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王柯皓说,作为万千骑手的一员,生活在一线,奋斗在一线,他也会为这座城市的美好继续努力。7月8日,火炬手王柯皓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以文育人,以赛促城。大运会的筹备带动起环境惠民、文化惠民、体育惠民,筑牢了城市的幸福底色。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前,成都的公园总数已经超过个,公园深深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逛公园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借大运会筹备东风,成都加快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抓好交通枢纽、城市干道、重点景区等提升改造,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截至年底,成都已打造60条特色街区,实施个片区的风貌整治。今年计划统筹打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同时,持续实施场馆开放惠民行动,推动大运场馆应开尽开、分类利用,待大运会结束后,各个场馆还将继续服务广大市民。年6月12日,年轻人在成都市府青路立交下的运动空间打篮球。新华社发(杜宁摄)社区健身、太极拳、乒乓球、绿道骑行赛事……运动群体随处可见,城市运动氛围日益浓厚。从红砖房搬入崭新的楼房,家门口就是天府艺术公园,每天可以和家人在公园里散步,74岁的成都金牛区跃进社区老人白如玉不禁感慨:“大运会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低碳办大运绿色“新”成都在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内,低碳魔方、碳循环灯箱、动力单车、能源小屋等科技感十足的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ys/12243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