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惠藏画家常潇青绿山水画,秀妍闲逸

发布时间:2024/2/27 15:17:0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常潇

个人简介

山西运城人,曾先后受业于李昕、孙文忠诸先生。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薛亮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在站博士后,导师林容生先生。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文艺促进会博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三静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常潇五柳居舍34x68cm

常潇,山西运城人,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薛亮先生。刚过而立之年的常潇,从本科到博士一路走来,以“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为座右铭,跬步而行,临池不辍,浸淫传统,借鉴前贤,旁涉西方,写生创作,游目骋怀,慢慢进入丹青世界极境,成为当今山水画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常潇山水魅力源于美,源于纯净的美。

常潇的山水是美轮美奂之美,从其画作里总能感受到超越俗世的清雅与幽微。他用手中的画笔书写他胸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草、一涧一溪,近乎尽善尽美的每个细节都耐人品味,走进他编织的梦幻山水中,那一刻真的忘记了尘世间的嘈杂,城市的喧嚣,那带有丝丝禅味的梦幻山水,就是心灵的栖息所在,让人流连忘返。凡人皆能感受山川自然之美,作为画家,常潇的青绿山水,并非纯粹的自然之境,而是将“眼中之山”不断融为物我一体的“胸中之山”。有了胸中之山的构思,画家“得之于心”并“应之于手”。

常潇云横秋岭图34x68cm

常潇的山水笔墨暗含了天生的美,接近天真,而不造作,常年的户外写生,从一座山、一棵树、一块石头,对美的的观察,从观察自然中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起来的,深深扎根于内心,了然于胸壑,加之常年对笔墨的探索,形成了这种含蓄、细微、朴拙的笔墨之美。

常潇蔺溪逢雪34x68cm

常潇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超越俗世的清雅与幽微,构图饱满。画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草、一涧一溪等每个细节都耐人品味。幽幽远山,山石树木,慑人心魄,让人如临仙境,产生无限向往。“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画家虽居于小小的画室之内,但是却在方寸宣纸间,以笔墨变为“卧游”之具览山水胜迹。常潇山水的美,是源于品德和人格魅力书写的美。多年对经史子集的研读,多年的博览群书,造就了其外慧内秀、温文尔雅的品格,待人友善,一言一行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处事如行云流水,得体大方,往往与其交往之人,无不折服于其“我手写我心”的人格魅力。其导师山水大家薛亮对常潇有过这样的高度评价“学子性平静,善待人,苛于己,勤过人”。所以常潇山水之美是高雅之美,品德高尚之美。

常潇渔村乐居34x68cm

常潇的作品其画风既洋溢着清丽工整、温蕴俊秀之美,又透露出阳刚雄伟、博大雄浑之境。

作品欣赏

常潇苍松千岩浮云万里70xcm

常潇江涛万古峡45xcm

常潇款鹤图34x34cm

常潇清凉阁34x34cm

常潇峡江云帆46x68cm

常潇嘉木繁荫56xcm

常潇怡和仙居34x65cm

常潇和怡仙居34x65cm

常潇江夏纪游68x68cm

常潇夜光曲68x68cm

常潇幽幽鹤鸣34x68cm

常潇青峰拥翠34x65cm

常潇松高白鹤鸣34x67cm

常潇沂山高隐图45xcm

常潇瞿塘春醉70xcm

常潇曲溪逢雪图34x65cm

常潇景台观云图69xcm

常潇云海千载苍茫34xcm

常潇朝阳淡淡宿云轻49xcm

常潇湖山晓霭34xcm

常潇江云飘素练34xcm

自由与诗意

——常潇青绿山水之魂

孟姝芳(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常潇,系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先後師從著名畫家薛亮、林容生等先生,專攻青綠山水画。其在专业技能和人格境界上经过长年不断地修习,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成绩。常潇之山水秉承了传统山水的绘画精神,强调精神之乐,着意于立足日常生活之中创造一种纯粹、唯美的绘画境界。这“闲逸、清静”的理想世界荡涤了功利名誉的纠缠,净化了生烦死畏的捆绑,为快节奏、机械化的城市生活提供了心灵的休憩和精神的滋养,见证了现代自由人格的形成。

传统山水原为中国农业文明背景下诞生的民族精伸和生命归属的载承方式。山脉和河流原为自然存在,以其作为参照物几乎可以划定人们活动的物理空间。这由某山某水共同构成的“地域范围”是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至魏晋南北朝,这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在频繁更迭的社会人事下成为了“理想”的象征,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成为精神生命的归属,即山水实现了由客观存在向主观世界的质变。山为阳、为静、为空间;水为阴、为动、为时间,其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真实世界”。这世界是经过主体经验和认同之后的世界,是“心灵真實”的表现,指向心境的体悟和品味,寻求的是感性生命在现实世界中的超脱之道。基于此,山水画实为心境的表达。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曾阐明了“山水之乐”实为“仁智之乐”的见解。仁智何乐?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因此,山水画乃为“阴阳之道”的呈现,其乐是悟道之后的澄澈和淡然。

80后的常潇则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世界一体化”的社会语境下,他目睹了“西化”的现代性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精神危机:人情冷漠、精神空虚、感觉麻木、生活机械化、想象力萎缩等等。其在“世界与人”的对立性关系中看到了人越来越异化为“可代替性的”物,人越来越丧失主体性而受世界(外在之物)的摆布。人丧失了自己的世界而致使生机羸弱。常潇尝试着于城市文明背景下寻找“人的异化”的解除方式,意欲通过青绿山水所创造的沉静、唯美、怡然、闲雅的审美世界唤醒人业已沉睡的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和深沉充沛的生命力;力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传递在注重速度和时效的经济逻辑下的被忽视的、难得的、隽永的、自足的这份“静与净”,从而恢复人被科技剥夺的坚实的主体性,正所谓苏轼所言:“空故纳万境,静故了群动”。

常潇推崇的正是这自足自为的主体人格,在不完美的散文化世界中树立起生活的诗意。不过,这“自足自为”已非如许由、巢父等“圣贤人格”,转而变换为守法公民的“自由人格”;山水之乐已非圣贤的“仁智之乐”,而是基于生命选择的“自由之乐”。因此,“山水”在现代关乎的不是“圣贤之德”,而是个人之“幸福”。基于此,常潇的青绿山水便是其自由人格的呈现。其画、其人、其行“三位一体”,均给人以笃定、沉静、从容之感。

常潇青绿之画,秀妍闲逸;常潇青绿之笔,沉稳劲健;常潇青绿之色,清丽纯净;常潇青绿之境,静谧雅静。试填五言一首略表吾感:筆墨春秋數,虛心萬象出。空靈韻秘奧,雅境寫詩書。#艺惠藏#

「艺惠藏」常潇入古而能出今,青绿山水画苍茫雄浑,意境高远

「艺惠藏」李亚师出名门辛勤耕耘,入古而能出今,作品大美不言

「艺惠藏」殿堂画家黄廷海独创山水画荷花,被誉为“江南荷王”

「艺惠藏」李亚笔墨入古而能出今,作品尽显高古之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23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