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进校园,绿色生活靠大家

发布时间:2020-12-1 8:57:45   点击数:

扫“黄”打“非”

为了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扫除淫秽、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全面引导师生远离“黄”“非”毒瘤,打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我校成立“扫黄打非”工作组,并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等宣传活动。

小牛津“扫黄打非”工作文件

一、视频宣传篇

二、图文宣传篇

什么是“扫黄打非”?

“扫黄”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打非”指打击非法出版物,即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扫黄打非”的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缺陷的因素,也有社会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原因。但是,淫秽、色情、凶杀、恐怖的电影、电视、录像、图书刊物等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起着直接诱发作用,为此,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对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黄”和“非”的危害

01

“黄”的危害

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迷恋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

一些有组织的色情制造、传播者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青少年进行犯罪行为,甚至危害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

02

“非”的危害

在政治方面,由于非法出版物在内容上的反动和政治问题或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或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或泄露国家机密,或宣传错误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稳定,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在产业方面,非法出版物会败坏了正规出版单位的声誉、抢夺出版资源、挤占正规出版物的市场、推动盗版、盗印活动,加剧了行业间不正当竞争。

在科学文化方面,非法出版物不仅侵害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声誉,也侵害了文化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盗版、盗印侵犯了合法出版单位的出版权,挤占了市场,扰乱了出版行业秩序,严重影响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线上学习篇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而本周也是“4·26版权宣传周”,结合“扫黄打非”的宣传工作,我校在线上开展了以“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师生识别“黄”、“非”的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远离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低俗文化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口袋书”图书等,构建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

编辑:余家成

审核:李元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206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