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 通知表述,西方节日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近些年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在晚辈看来,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实际上,流入中国的西方节日大多都是经过了汉化的,比如在平安夜送平安果——英文的苹果和平安可没有什么谐音。其次,外来文化在国人生活中出现,本就是正常的文化融合现象——像我们常用的“干部”一词就是从日本引进中国的,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现在很多外国人都过春节,可并没听说哪个国家因觉得是一种文化冲击而加以禁止。其实啊,相比传统节日,西方节日只能算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缀、娱乐而已,它与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孰轻孰重是显而易见的。想想看,有哪一个洋节能掀起如春节、端午节时那样波及全国的返乡潮呢?国人们过“洋节”,不过是年轻人们借洋节在忙碌、快节奏的生活中休闲片刻罢了。担心洋节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想法是多余的,而认为西方节日会带来严重冲击的这一焦虑,更是没有必要的。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把洋节禁住了,可洋文化能禁得住吗?我们不但禁不住,而且更是不能禁。大到汽车火车,小到眼镜手表,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带有所谓的“洋”色彩,禁止“洋”文化,难不成我们以后要穿着马褂工作,驾着马车赶路?很显然,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禁止庆祝洋节”的做法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误解,这样做的结果与初衷注定是背道而驰的。恰恰相反,我们不仅不能禁洋节、洋文化,而且要充分吸收洋节、洋文化里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每一个强盛的朝代都必然对外来文化海纳百川,接纳吸收。遥想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唐朝不仅没有对这些外族人民带来的文化加以抵制,反而对之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最终,唐文华在世界的地位被推向了顶峰。但反观清朝,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藐视一切外来文化,闭目塞听,最终使中国文化落后于世界文化之林。再回到文化竞争风起云涌的今天,实行文化的开放、借鉴、学习显得更为重要。现在洋节在我国大行其道,尤其受年轻人群的喜爱,本身就说明洋节的内容形式与现代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十分契合,这警示我们,传统节日要与时俱进,去糟取精,万万不可仅将传统节日看成法定假日那么简单,更不能将传统节日变成呆板、仪式的代名词。传统节日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真正理解、认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在这一方面上,政府还需要做更多,仅仅是通知景点门票减价,或是推千篇一律的节日美食街的做法,是难以让传统节日的内涵深入人心的。其实,我当然也知道贵校发出这个通知的出发点是好的,哪个炎黄子孙不想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呢?只不过,贵校在做法上确实有些许的偏激,未必真正能达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中央说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从内不断地发展,从外不断地吸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会不断繁荣昌盛。等到我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化园林之巅的那一天,我们还怕什么文化冲击呢?您说是吧?此致敬礼!某某某X月X日二十八、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最近,九零后视频博主李子柒在网络走红。采桃花酿成桃花酒,摘枇杷制成琵琶酥,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她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拍摄得很有诗意。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体现了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正能量;有人认为她的视频带有鲜明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是有团队在精心包装,并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或外国青年的身份给李子柒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作文题以“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的方式,罗列三种看法,逗引考生思路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第四第五种看法的,当然值得鼓励。在考场上,建议考生从题目所给的三种看法里择一申说,一般以认同处之。第一种看法认为李子柒视频的走红时因为其“慢生活”理念契合全球“慢美学”思潮。考生的申说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越是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东西越是容易为世界认同,一是我们做事应该紧跟时代,勇做新思潮的弄潮儿。第二种看法认为李子柒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农村生活的美好,是成功的文化输出。考生申说这个观点时,建议突出李子柒这种行为的主动性。拟题有:积极展示自我,才能拥有成功好酒也怕巷子深把中国故事讲好要当仁不让……第三种看法则是批判李子柒视频里展示的生活图景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乖离,算不上文化输出。考生倘对此有过思考,又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可就此作些申说。展示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淡定从容,诚然让人颐然生羡、肃然起敬。但在崇尚效率、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酒香”了,要卖得快,卖得好,也“怕巷子深”,酒好也得吆喝。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让世界对你有较深的认识,要让人民有自信,也得积极展示文化特色,讲好本国本民族的故事。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走红海内外,她的视频通过展示中国农家的传统生活图景,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慢生活”的魅力,讲好了中国故事,拓宽加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她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特色,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热爱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李子柒和她的团队为了拍摄这些美食视频,深入四川、重庆等中国农村,实地了解、体验乡村生活,将传统乡村生活中的优秀合理成分加以挖掘、整理,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田园生活的美丽图景。没有对这种乡居生活的热爱,对中国田园诗意文化的自信,他们很难讲好这一则中国故事。这份热爱,这份自信,让人自然联想起唐朝的一位四川诗人陈子昂。他基于对自身才华的自信,花巨资买了一把胡琴,并当众砸碎,趁机将自己的诗稿散发给前来围观的人,一日之内名满天下。倘若陈子昂才力不济,诗写得庸劣不堪,砸琴只能成为千古笑谈。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放眼世界,找到中华文化与世界潮流的契合点。李子柒的美食视频能在海内外走红,讲好了中国故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和她的团队对风靡全球的“慢美学”思潮有相当深的解读,摸准后工业时代世人对休闲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加深的脉搏,认准以随性、自在为标记的中华传统田园诗意文化一定会大受欢迎。所以,讲好中国故事,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夜郎自大。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特色,这个特色,应该首先是能够为世界所悦纳的,就像“不怕巷子深”的酒,必须是“香”的,而我们主动把“香”的酒搬出“深巷”,相信的就是“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伟大领袖生前曾赋诗说:“彩云长在有新天”,只要我们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放眼世界,只要我们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彩云”必将“长在”,我们的“新天”必将越来越璀璨!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 qq.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202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