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小康”怎么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更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长沙广电新闻中心推出系列策划《老乡的小康生活》,深情讲述长沙老乡小康路上的感人故事。 在浏阳市永和镇金盆村,宽阔平整的沥青路两侧的田地里,紫薇、红檵木、红豆杉、罗汉松……成片的花木一眼望不到头。 “这个树有搞头,我们都说这是绿色银行!”金盆村的李昌文站在自己种的花木旁,算起了账,“这个紫薇木可以卖两万,这个矮一点的也可以卖八千,价格都不错,今年是个收成年!” 前年,金盆村成立了胜昔土地专业合作社,打造了3个花木种植基地。李昌文是第一批加入的贫困户的成员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成功脱贫。 一场车祸欠下高额外债政府精准扶贫 年年底,一场车祸让李昌文的双腿粉碎性骨折。为了让他好起来,家人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欠下了许多外债。年,李昌文一家三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昌文和儿子 “要不是突遭变故,身体不好,我真的不愿意当贫困户。”一场变故让李昌文的家庭陷入困境,金盆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和毅多次上门开解李昌文,帮助他重振生活的信心。 前年年初,李昌文终于走出家门,主动找上了村干部。“是村上干部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还是要振作起来,把‘贫困户’这个帽子给摘了!” 与村干部一番商议后,李昌文决定加入村上的土地专业合作社。 “前期的花木种苗和农资化肥都是由合作社提供的,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还申请了2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在政府的帮助下,李昌文贷款后承包了4亩地,买来了紫薇、罗汉松,正式发展起花木产业。 合作社坚持三帮 贫困户发展花木产业成功脱贫 年的11月份,李昌文开始种树,第一年种了棵。 因为以前没搞过花木,李昌文遇到过技术难题。为此,村上帮忙请来了技术能手,上门进行指导。如今,李昌文的花木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成功脱贫“摘帽”。 对想发展花木产业的贫困户,合作社坚持做到三帮:帮助选苗进苗,帮助技术指导,帮助管理销售。正当李昌文发愁销路的时候,第一书记陈和毅便带着苗木老板来到了他的地里。 “政府不仅教我种苗,还帮我卖苗,前两年已经卖出去两三万元的树了!” 年底将还清债务三年努力迎来新希望 三年过去,李昌文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如今,他的田地里已经有罗汉松多棵,紫薇树多棵,红心木20多棵。 “种这个苗一般是3到5年,我们称之为绿色银行,多购进的苗木种三年后可以卖到几千块钱,今年年底全部卖掉的话,预计今年收入有二十万余元,欠的钱应该就可以还清了。”目前,李昌文最大的心愿就是还完欠下的账款,将儿子抚养长大。“有村上的领导这样支持我,帮助我,我很有希望,我要做到,也一定能做到。” 记者手记: 很多事情不能着急,只要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总能收获丰收的果实。阳光落在土地上,落在李昌文的心里,落在扶贫小康的坚定道路上,微风轻拂,此刻盛夏绿遮眼,来年此红花满堂。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