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秘语一个作家的乡土生活手记

发布时间:2020-3-4 23:47:42   点击数: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王印明散文集《乡村秘语》

散文集《乡村秘语》(中国图书出版社,),是作者发表在报刊的几百篇散文精选结集。收录散文、随笔余篇,近24万字。汉中市作协副主席吴全民为该书作序。

这些作品是作者给自己生活的乡土所描绘的风情画:稻田、草地、茶林、塘潭、吊桥、林海、山庄、飞鸟,都将人引入一种趣味盎然的境界;山光水色,人情习俗,花草虫兽,风雨雪雾,日晖月华,朴素多姿,美不胜收;还有那些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劳作场景,莫不奇妙异常,洋溢着泥土气息。作者长期生活在其中、融入故乡大地,入骨的观察,动情地品味,信手得来,有情、有趣、有个性。细读这些篇章,感觉到作品中所涌动的乡土情怀、也是作者对故土生生不息的爱意。

故乡的记忆

散文集《乡村秘语》后记

王印明

在文学逐步边缘化的今天,倘若能不忘初心,坚守一片文学净土,持之以恒地在文学的土壤中耕耘,自认为是引以自豪的事情,也是我能够坚持文学创作的立身之本。

就我的写作来说,讲述的是自己感受到的原生态生活故事,它来源于我的精神感知。从具体的地理范围而言,是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勉县,那里是我可爱的故乡,构成了个人创作的地域文化背景。

我的故乡位于秦岭南麓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七沟八梁一面坡,是典型的丘陵二级阶地,那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个小山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是青少年时期贫困生活给我触动最深的地方,也是人生记忆最刻骨铭心的一个时段。那里有青山秀水,鸟语花香;有沧海桑田,阡陌纵横;有田园风光,古朴素净;有农家小院,鸡犬相闻;有蔬菜瓜果,四季飘香;有戏水牧牛,欢快童年;有轶闻趣事,青涩记忆,这些活生生的素材,构成了我文学创作的源泉。那怕一点点涟漪,都会引起一阵阵沉思,由心声成文,或事件留影,几乎是自己的心里表白和经历印照。正如汉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勉县作家协会主席吴全民在序中所写:“翻开这本《乡村秘语》,就会听见深山浅野无处不在的虫鸣鸟叫;听见春光秋色在清澈的溪流中流响;听见岩石上的藤蔓诉说着古老的往事。看见亮晶晶的浪花映现出秦岭巴山的妩媚;看见花海林中飘拂着红衣纱巾;看见小河边悠悠的牛群羊群,与敲击着岸柳古老躯体的啄木鸟;还有水塘旁议论精准扶贫的村姑山民。更看见《收麦》、《扬场》、《插秧》、《锄禾》、《割柴》这些并不轻松又无比欢快的劳动场景。还观赏《送夏》、《赶集》、《骑牛戏水》这些令人无法释怀的乡村风俗画。闻见桂花、茶花、麦花、稻花、槐花、油菜花的芬芳;闻见搅团、地耳、瓢儿、鱼腥草、香椿浓郁的乡村味道……这是描绘秦岭巴山的自然风物,民俗风情的散文随笔,也是对家乡美丽山水清丽故园的一曲赞歌”。即使后来我挤进了城市,家乡的山水依然陶冶了性灵,故乡的风情照样熏染了气质,这就是乡村秘语的效应,也是故乡独特的音符。甚至像当前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城镇化一样,不断扩大外延增加内涵。

朱天文说,写作是一个享受缓慢的过程。从提笔起,我只知道为所写的文章而存在,所有的喧嚣,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不见,我的笔在光洁的纸面上踽踽滑行,幸福时光从隙间悠忽而过,我在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之后竟意犹未尽……。坦率地讲,我既不想停止,也无法停止对故乡的讲述,会把更多的故事变成社会记忆。因为那些故事既遥远又贴切,这其中有的是回忆,有的是现实记述,带上零零碎碎的思想火花,带上一颗渴望平静的心,对着纸页倾述我的快乐与乡愁,指尖摩挲留下的痕迹,那些文字似尘埃落定,让人心里温和又安宁。倘若再奢侈些,泡一杯香茗,那淡淡的清香,氤氲着我的心路历程和笔路历程,不经意间绕过浮华,质朴而恬静,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这就是我写作的意义,也是我出这本《乡村秘语》的初衷。

写作是因为我有话要说。在我整理这本文集时,虽然有很多作品非常稚嫩,但回头看连自己都有些惊讶的是,那些曾经在我笔下的人和事、景和物,轻易的就将我带回到故乡的回忆中,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美好。虽然这些文字只言片语不够大气,有些故事可以说是很土,但它土的有情有趣,才深情地培育出了“土特产”,将其楔入现代生活的板块中。显然,这绝非是一种刻意所为,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个人的文化胎记,一片土地产生的文化记忆。不过,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变化着的生活和变化着的我。

早些时候,我与众多文学青年一样,写作新闻通讯,久而久之,积累了文化素养,不知不觉转向文学创作。确切地说,那是勉县作家协会成立并创办了《定军山》文学报之后的事,我的作品在《定军山》文学报上首次亮相,得到吴全民主席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之后,我经常参加县作协举办的文学活动,和众多的文朋诗友在一起交谈,在这个崭新的天地里,我才觉得人生有了意义,文学是多么神圣,文学创作是多么惬意,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一切业余时间都浸泡在书本与稿纸上,一个崭新的自我从此开始。尤其是近几年,来了个彻底大转弯,由新闻写作转向了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电视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质量报》、《饮食科学》、《文学陕军》、《农业科技报》、《陕西文学界》、《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汉中日报》、《衮雪》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余篇,并有作品屡屡获奖。年3月在汉中第三届“旱莲杯”征文大赛中,《春风化雨观旱莲》荣获优秀奖;年9月在“大美太白山”全国有奖征文活动中,散文《走过太白》荣获三等奖;年11月,在汉中市“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宣传活动“家住汉中.我爱我家”征文大赛中,《家乡荷塘》荣获佳作奖;年3月,在勉县“天荡山杯”征文大赛中,《观光天荡山》荣获一等奖。年8月,在“花开略阳”全国征文大赛中,《写意五龙洞》荣获二等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些微不足道的丁丁点点,成了文友发







































怎么治愈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19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