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湖州发改」可快速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构建“4+3+N”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是率先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实现湖州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去年底,《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未来我市将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有什么新的发展目标?重点在哪些领域布局?主要有哪些任务?小编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一一为你解读。 “电池里边的白色结晶状就是铅晶复合液,它取代的是传统硫酸溶液,不仅寿命是传统铅酸电池的一倍,而且它的耐高低温可以达到零下40摄氏度、零上70摄氏度,不充不放电,放在仓库一年还有80%的容量。”在吴兴区埭溪镇的浙江天地之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民一边向记者展示样品电池,一边介绍,凭借着环保方面的高性能,该新产品得到了西门子等国际企业的肯定,因而也跻身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天地之光只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中的一个缩影。“未来,我市在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将持续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以及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发改委资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年,我市将建成一批节能环保高端产业项目,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创新和示范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合的产业组织体系,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湖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产业规模方面,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速10%,到年分别达到亿元左右和亿元左右,培育若干个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强和成长性突出的中小型优势企业。 在创新能力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 在空间布局方面,市域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空间格局,依托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工业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形成环保膜材料、“三电”系统、高效节能电机、新型锅炉、互联网+环保等八大产业基地。 在发展环境方面,产业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新兴业态和模式有效推广,行业组织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未来几年,我市将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及节能材料、环保技术装备及环保材料、“三电”系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积极布局。 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及节能材料方面,重点发展节能电机、光电光伏、高效节能工业炉、节能装备关键材料及节能型功能材料等领域,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和材料。到年,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及节能材料实现增加值19亿元左右。其中,节能电机行业,重点布局在南浔经济开发区和练市信息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重打造“南浔高效节能电机基地”;光电光伏行业,重点布局在吴兴经济开发区和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效节能工业炉行业,重点布局在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东部区域,积极建立“安吉临港新型锅炉产业基地”;节能装备材料及节能型材料,支持各县(区)产业园发展,重点向吴兴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着力推进节能新材料关键技术创新,打造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集群。 在环保技术装备及环保材料方面,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环保装备新材料及环保治理药剂,解决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到年,环保技术装备及环保材料实现增加值8亿元左右。其中,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重点布局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湖州环保膜材料基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重点建设“安吉互联网+环保产业基地”,环保装备新材料及环保治理药剂重点向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发展。 在“三电”系统方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智能化技术等“三电”系统,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效产业化发展。到年,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实现增加值61亿元左右。其中,“三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湖州开发区大力发展汽车新材料、汽车电子、汽车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打造“湖州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基地”;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形成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拓展储能领域的示范应用,重点打造“长兴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基地”;南浔练市工业园重点发展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产业;德清工业园区加快引进“三电”关键零部件、传统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打造“德清智能汽车‘三电’系统基地”。智能化技术方面,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湖州智能电动汽车小镇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体验互动中心;长兴新能源小镇重点聚焦清洁能源与储能、智能充电相结合的示范运营,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区。 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再生资源利用技术装备、再制造技术装备等,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集聚化发展。到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增加值22亿元左右。其中,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结合旧馆、南浔等周边地区木业,主要布局在南浔经济开发区,推进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原料-产品-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再生资源利用技术装备,重点向蓄电池、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的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再制造技术装备,在金属新材、装备制造发展较好的吴兴工业园区,重点支持废弃物再制造利用,提升再制造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构建“吴兴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基地”。 在节能环保服务业方面,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多元化发展。其中,引导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打造全市节能环保服务基地,重点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项目总承包,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节能量(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平台等面向全市的综合服务平台。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吴兴经济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面向工业企业的节能服务、工业污染治理、再制造服务等服务业态。 五大任务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支持,构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有效激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开发一批高端装备与产品,引领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创新升级。 ●促进产业集聚提升 按照集聚集中、规模化发展的原则,布局上进行整合、功能上差异化互补发展,分领域、分层次谋划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特色小镇等平台,提升发展合力。 ●强化市场培育拓展 多点发力、强化引导,重点围绕绿色消费、国际国内市场、新能源推广等领域,大力拓展市场空间,不断做大做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 ●强化市场培育拓展 紧紧抓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渗透带来的发展机遇,加速催生节能环保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产业迈向新的层次。 ●强化市场培育拓展 建立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库,积极引进节能环保跨国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补齐、完善产业链条。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张茜 编辑:唐梦遐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