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高司令”瑞恩·高斯林,“小白兔”鲁妮·玛拉,“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波波”娜塔莉·波特曼...... 这梦幻的阵容,不说小万还以为是下届奥斯卡的提名名单。 下文小万就用这些人尽皆知的昵称来称呼他们了 不仅云集众多男神女神,还由曾两次提名奥斯卡导演奖的泰伦斯·马力克操刀。 这样一部万众瞩目的电影,小万当然要第一时间看一看了—— 《歌声不绝》 songtosong 然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痛苦观影,小万只希望导演能把这部一言难尽的《歌声不绝》改成《鼾声不断》。 再一查,好嘛,豆瓣5.7分,烂番茄新鲜度45%,IMDb评分6.3,并且分数还在一直疯狂下跌。 这部电影可真算是教科书般的扑街。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人物的关系却很复杂。 音乐界大佬法鲨,和前接待员,现音乐人小白兔纠缠多年,并常年和各种女孩乱搞。 小白兔对他感情复杂,又爱又恨。 直到她遇见了与法鲨合作的音乐人高司令。 高司令对小白兔一见钟情,开启无人能敌的撩妹模式。 小白兔,沦陷了。 法鲨见状十分嫉妒,一边移情别恋餐厅服务员波波,一边用难得的工作机会勾引小白兔和自己睡觉。 小白兔,又沦陷了。 法鲨一方面向波波求婚,一方面继续在外风流。 小白兔和高司令最终也因为信任问题分了手。 头上一片绿油油大草原的高司令和法鲨算了总账。 原来,法鲨不仅睡了他女朋友,还在他的歌上署自己的名赚钱。 法鲨试图靠卖萌博得同情,失败 分手后小白兔找了个妹子谈恋爱,高司令则遇到了大魔王。 但这些感情最终都没有结果。 唯一有结果的是法鲨,逼死了信教的妻子波波,深陷懊悔与愧疚中。 小白兔和高司令因为一场音乐节,兜兜转转又走到了一起。 当小万以为电影终于要结束的时候,高司令突然发现自己原来热爱的不是音乐而是大自然,于是放下了音乐人的身份去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小白兔从此跟随他的脚步红尘作伴,浪迹天涯…… 剧情很凌乱?不止!在拍摄方面更乱来。 导演创新的选择了大量手持摄像机拍摄的镜头,也许是希望凭借着断断续续,摇摇晃晃的画面,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沙滩上撒欢的法鲨 然而电影里角色的心路历程没怎么感受到,小万只感受到了头晕目眩、昏昏欲睡。 伴随着舒缓的弦乐,和没有起伏的人声独白,催眠效果奇佳。 而大量的超广角镜头更是一度把身高一米八几的高司令和法鲨拍成一米六的小短腿,看的小万几度出戏。 导演,你真的不是黑粉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风景真是美到无f**k说,简直一部美国旅游风景宣传广告片。?? 在角色方面,小万发现导演显然没打算让几位演员有什么创新和突破。 法鲨还是延续曾在《羞耻》里扮演的性瘾患者套路。 不过这次虽然性瘾级别和渣男级别都有所升级,大玩各种play,婚内明目张胆的和年轻女孩乱搞,逼死妻子。 但是演技却似乎并没有升级。 看不到《羞耻》里那种压抑难耐,随时爆发的性张力,有的只是在不自然的剧情下,随时发情的,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美妙的滚床单。 比起其中音乐界巨头的人设,更像是一个有钱又无所事事的骗子。 倒是一言不合就尬舞、犯二的样子挺像是法鲨本色出演的。 而高司令还是那个小万熟悉的温柔撩人音乐创作人的人设。 弹弹琴、把把妹,顺便被劈腿。 怪不得连个人海报都是绿色的 无论是人设、情节还是造型,《歌声不绝》整个故事怎么看怎么像《爱乐之城》里Seb离开Mia后发生的续集。 连发型都没怎么变。 《爱乐之城》 《歌声不绝》 小白兔呢,还像是《卡罗尔》里的那个文艺女青年,只不过这次不玩相机了,改玩摇滚了。 恕小万一点摇滚的激情都没感受到。 岁月静好成这样,还不如去玩民谣更有前途。 而且搞百合都快成为小白兔的标配了。 想弯就弯,随心所欲。 顺便一提,期望小白兔和大魔王有对手戏的朋友们可以洗洗睡了。两个人在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没有一秒对手戏。 据说,在电影拍完之后两人都还处于互不认识的状态。(《卡罗尔》的拍摄在《歌声不绝》之后) 与波特曼短暂的一吻 大魔王在片中更是没什么存在感。 熟悉的性感知性人设,人物单薄扁平的仿佛是个龙套角色。 电影本还有克里斯蒂安·贝尔参演,这也是他继《生命之树》后第二次与导演合作了。 可因为电影时长所限,导演在最后把他的戏份一秒不剩全部剪掉了。 贝尔听了只想砍人 小万大胆猜测,这几位大咖原本是想通过这部意识流电影走一走文艺片艺术家路线,不料电影全线扑街,艺术家没当成,反而成为了一部大型MV的主角。 什么也不说了,干一杯吧 毫无逻辑的剪辑,没有真情实感的角色关系,单调的场景切换,没什么内涵的台词,碎片式的独白,简单到有些乏味的剧情,没有节制的重复和闪回...... 这就是一部在精美的画面包装下,记录几个青年人不切实际,空虚华丽大梦的电影......啊不,超长MV。 最后小万再来好好吐槽一下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来自美国的泰伦斯·马力克也是曾执导过《恶土》、《细细的红线》、《生命之树》这样的佳作。 善用诗意的画面和人物独白是他的一贯特色。 他在这个套路下创作的《细细的红线》和《生命之树》分别获得过第71届和第8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这更是给了马力克在自我陶醉的路上一走到底的决心。 然而从《圣杯骑士》开始,马力克的电影就渐渐陷入叙事拖沓,剪辑杂乱,核心重复的困境。 《圣杯骑士》豆瓣评分 但马力克明显没有意识到这点,毅然决然拍摄了这部历时近6年的《歌声不绝》。 还自作聪明的搭上了摇滚这一看起来很年轻的题材,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然而全片除了几个摇滚大咖客串,拍摄了一些音乐节的场景外,与摇滚毫无关联。 朋克教父LggyPop 朋克教母PattiSmith 片名虽叫SongtoSong,电影里也并没有一首完整的歌。 对摇滚的理解如此敷衍和随意,小万也是无话可说了。 对于这部电影,《卫报》发表的评论标题是:“马力克:过气的导演,还是领先时代的先锋?” 看过电影的小万觉得,目前应该是前者的部分更多一些吧。 只会一味的模仿固有的模式来博得观众的眼球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唯有打破既定的模式,对题材和形式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对自己不断地审视与反思,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掌声和赞美。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依靠影响力大的演员和好看的画面或许能短暂的吸引观众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哪里有卖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