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君: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党组成员王思政先生。王先生34年发改委职业历程,参与国事,经历改革,体味百态。 本文不仅是写规划,更是写历史、写当下,判断趋势思考未来,且行文常见俏皮活泼,相当可读。 规划者也是生活者,建设者也是体验者,所谓家国情怀,上下求索,字里行间一览无遗。 来源 识局(id:zhijuzk) 作者 王思政 作者序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岁月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 蹉跎岁月,缤纷多彩的改革开放大好年代、颠覆变化的年头,能碰上一个都是难得,我算是都赶上了。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大多以“末班车”的方式在赶,如文革、上山下乡、高考、分配工作、“数字移民”等等。 这辈子除了没当过兵,农民、工人、职员、公务员都干过,还读了5所国内外大学。 因为生活在中国上海,因为在发改委这个大家庭、大平台上学习工作锻炼了34年,我参与了七个半“五年规划(计划)”,经历参与了我国历史上多个破天荒的项目和大事件,两次获得国家荣誉称号,走访考察了60个国家(地区)和约个城市,受益良多。 年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感谢时代的馈赠,感恩长期以来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也感谢自己的努力,将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为职业生涯画个句号,也希望能对后来者有些许启发和借鉴。 1.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颠覆变化的时代 (changeordie) 这些年我们经常讲一个顺口溜,“变化是找死,不变化是等死”。我考证了一下,这个说法实际上来源于西方的一句话叫changeordie,其本意是不变化等于死,跟我们讲的不完全是一个意思,具有更加积极应对的含义。扎克伯格讲,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不愿冒风险。 编制规划是顶层设计,有一个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跨度。每一次编制规划,都要对过去、对未来有一个综合的研判:过去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大的问题,未来是什么样的趋势,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十二五”规划时,就作了不少前瞻预判,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有更多更大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难以预料预测,不少人感到难以适应。这使我们想起十九世纪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序言里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那个年代面对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变革带来的困惑,今天面对的是知识革命大变革带来的困惑。 比如“十二五”规划编完刚开始实施,就遇到微博突然红了,没想到紧接着又出来一个白癜风可以医治吗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