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空间社会底层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2017-1-16 17:07:19   点击数:
《社会底层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看到知乎上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刚参加工作时一次选题会,讨论对平民袭警案的看法。副主编说,这是一个典型社会底层的悲愤故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相当生猛)对副主编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他怎么能算社会底层呢?他有北京户口,他有父母在身边,他有房产。他至少比我强多了。”

副主编是个戴眼镜的和蔼中年男人,隔着会议桌温温的问我:“你觉得你比他还惨是吗?你大学毕业,有正式工作。”

我笃定的点点头:“我觉得我比他惨多了。”

是的,对一个大学毕业后北漂,找工作受挫,到处租房的我来说,有北京户口、有房产就绝对不可能算底层。

那么到底什么样才算是社会底层?

1

我妈妈在一家工厂办的附属幼儿园工作,后来工厂整改关闭了,留下幼儿园面对社会开放,因为位置偏僻和设施相对老旧,所以收费很便宜。

我妈老是给我说他们幼儿园的孩子生活条件有多不好。什么家里会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吃一顿晚饭而故意迟接孩子回家。尽管学费已经很便宜但是很多家庭还是不能按时缴纳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和妈妈一起工作的一个姓刘的辅导老师的故事。这个老师的丈夫家一共有三个兄弟,都没有工作,挤住在一套三居室的三个房间里。刘老师嫁给了哥哥。大弟弟结婚又离婚自己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小弟弟四十多岁一直没有结婚,住在另一个房间里。兄弟三人都非常喜欢喝酒。几乎打一点零工有一点钱就会去买酒喝。一次把刘老师气哭了,因为兄弟三人又凑在一起喝酒把她准备给儿子做晚饭的一袋生胡萝卜全吃光了。听着我妈妈讲给我听这样的事。我的眼前浮现出四五十岁的三个中年男人凑在一起吃生胡萝卜就酒的样子。2

大学那年的暑假,闲得无聊翻本地的报纸,看到社会版,讲老家某地方发生了一起纠纷,原因是一个无业男子在街边招妓,领回家云雨过后耍无赖拒付嫖资。而妓女翻遍了他们家确实也没有发现现金和任何值钱的东西。就当妓女气愤的要离开的时候,发现男子家门口的蜂窝煤炉上炖着一只肘子,转身就连锅带肉一起端走了。男子愤而报警。

3

今年夏天搬到五环外一个小区住,隔壁就是一条不知道什么原因修了一半而封上的马路,早上或晚上会过去跑步。清早总能看到一个一米五左右的中年妇女,带着黑框眼镜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马路边练习单人那种猴皮筋网球。她会早上六七点钟来到这条马路,自行车上放着一瓶水和几本书,基本要在这条马路上待一整天。早上打网球,打到九点左右就盘腿坐在树荫下看书。下午四五点钟离开。能看出来她近视的读数很高,练球的时候后背弓得厉害。看书的时候头埋的很深。

偶然能看到她咧开嘴对着走进她的小孩笑,晒得接近咖啡色的皮肤笑起来也是模模糊糊。4

家里的一个亲戚,夫妻俩都没有太多文化,小时候比较贪玩,初中念完接了长辈的班在厂里做工人。一做就是30年,今年这家老国企终于因为经营不善,要改制了。前几天回去见到他,略有的忧愁,从他脸上拂过。“几千人的厂子,真正干活的不到几百人,也该改。好多人从来不来上班,却半年来领一次工资。”他的妻子结婚前在一家日资服装厂做缝纫女工,后来服装厂搬到了大连,她先后做过ktv的库管、24小时加油站的加油员,几乎都需要整周整周上夜班,节假日很少休息。5

前几年租住在一个回迁小区里,楼里面有一半是帝都土著,拆迁之前都是住在同一个村里的老邻居,多少都有着些亲属关系。每一家几乎都因为拆迁而大幅度改善生活条件。我见过楼上的光头大哥开着宝马去路口做协管,也见过20出头的年轻小伙儿整天整夜在小区里遛狗熬鹰。他们之间谈论是小区里每家每户的八卦和闲事。脸上的那种闲散和漫无目寻觅很难用言语描述。

现在想想当时的副主编想继续告诉我的是,底层的地位和一时的物质条件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也许社会底层本身就是是一个变量。不公来临时,你我都可以是社会的底层。

现在我对社会底层的定义更多是精神层面:他们有某种思想的禁锢,他们觉得自己对现状无能为力。而且很多人也确实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

只有希望和行动才是最好的救赎。但现实生活中却无处寻找。

第一次对生活感到绝望,医院看病,排队等着缴费拿药,队伍最前面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冬天里穿着薄薄的毛线衣,光脚穿着蓝色拖鞋,趴在缴费窗口边咳边拿着白色的处方单逐个问每一种药都是多少钱。窗口里面是极其不耐烦的脸,身后是躁动、催促和叫嚷。男孩另一手提着一个绿色的无纺布袋子,里面装着厚厚的病历档案和X光片,不停的颤抖攥紧,再颤抖再攥紧。最后他匆忙的选了一种三十几元的药交钱,口吃的说“其余几种我不要了。”然后转身几乎是逃着跑离人们的嫌弃、不满的注视。

医院门口兜兜转转了好久,想等到那个取了药的男孩,想把自己手里几百块钱塞给他,但最后什么也没有找到。医院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深深的怀疑,未来的一切真的会好吗?

《打工文艺》公众平台常设栏目

定期栏目:

工诗广场(主发诗歌)

情感空间(主发散文随笔)

小说丛林(主发小说故事)

大口马牙(主发原创及网络笑话)

不定期栏目:

展播台(专题、活动、文学期刊目录、出版书讯、文坛信息)

青工展台(青年工人诗歌专栏)

女工诗苑(女工诗歌专栏)

武侠风(武侠小说专栏)

评论人(评论专栏)

编读往来(编辑与读者的那些事儿)

笔友会(手稿、交友信息互动)

打工之声(朗诵、电台、音频专栏)

书影视界(书法、摄影、微电影专栏)

工友访谈录(人物访谈专栏)

中国《打工文艺》《工人诗刊》杂志

主办:打工诗社

主管:打工诗社常务委员会

运营:《打工文艺》《工人诗刊》编辑部

策划:书书坊文化传媒工作室

学术顾问:罗德远

社长:冉乔峰

副社长:海岛

秘书长:陈想菊

理事长:慕雪

推广:叶冰

编辑:冉乔峰、李墨逸

〖公告声明〗:我社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14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