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家庭自助建生活园nbsp要给孩子

发布时间:2017-1-2 13:32:32   点击数:

在大都市里生活,时时刻刻面对石屎

森林,要想亲近一下大自然,还要花

上大半天的时间,开车去郊区,掏钱

才能感受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农家乐。

人与自然之间阻隔着万重高楼,在广州这样的城市,要想天天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几乎不可能。尽管所有的妈妈都知道小孩从小多接触大自然相当必要,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两年前,两个孩子的妈妈甘宁,在现代大都市的广州郊区为孩子开辟了一块世外桃园,组建了一所家长互助式的生活园,实现着妈妈们心中的田园梦。在远离尘嚣的长洲岛上,孩子们每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识字、算术,而是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欢、歌唱、游戏,在田野里耕种、堆肥和收割。他们不看电视,不知道喜羊羊和灰太狼,却爱读绘本故事;他们没用过手机、不会打游戏,却懂得用面团做包子,用树枝和树叶制作纯天然的装饰画。

这是一片桃花源般纯净、自然的天地。甘宁说,在成为“园丁”的日子里,她也在不断修炼自己,跟着孩子重新回顾成长,重新学习生活。

甘宁:80后,广州人

个人经历:华师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了一年后,在灯塔计划中任秘书长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义工。年,生完二胎之后,创建了推广绿色生活、社区公益、故事会等活动的亲子工作室——三粒豆工作室,随后又与家长们一起组建自助型豆丁生活园,自己做园丁,教自己的孩子。

组建故事

超前理念:家长互助式的生活园

长洲岛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周边。如果不是自驾车,从市区坐地铁转公交,需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豆丁生活园就深藏在长洲岛的一座村子里。

推门进去,小小的庭院里,满园的花草郁郁葱葱。杨桃树上,搭着一架木滑梯,竟是甘宁动员着家长们自己制作的。

仔细一看,孩子们放鞋的架子用的是废弃木板,晾毛巾的挂钩是一根树枝,墙上的饰品则来自从自然中采集的树叶和种子……豆丁生活园中的一切,处处都显露着手工的痕迹,正应和了门上的那副对联:“一花一木一世界,万事万物自天成”。

这是一栋乡村的小别墅,三层的房子,一楼是幼儿区,二楼和三楼是“园丁”生活区。放在广州的闹市或城中村,这样的房子租金不菲,但在这里,整栋楼的房租仅需每月元。

“当时找了番禺等很多地方,都是因为租金太贵。刚好有朋友在大学城工作,找到了这个房子,价格合适,离农田也很近。”甘宁说,这里出门五十米就有果园,附近还有白鹤岗炮台、黄埔军校、码头,和一条长长的海边绿道,适合带孩子们出去远足。

豆丁生活园的概念很超前——这是一所全日制的家长互助式的生活园,所有孩子的家长要一起参与生活园的建设和管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后勤,有的负责教研,所有的费用采用AA制,月均元左右。豆丁目前有五个家庭、六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们上学的方便,五个家庭都居住在长洲岛附近。不过,其他的家长都有自己的职业,只有甘宁和提子是全职“园丁”。

孩子们用树枝自制弓箭学习射箭,旁边笑得很灿烂的是靠架子活动的樱桃小朋友。

家长们动手为孩子们搭建的简易滑梯。

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制作鞋柜。

一根树干钉几个钉子就是家长自制的毛巾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修炼,有种跟着孩子一起成长,重新来学习生活的感觉。譬如说,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你为什么要觉得烦躁?是不是你以前有被不好地对待的经历?你在模仿强迫你的家长?真的是让自己重新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新看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甘宁

艰难草创

独力撑持:创办一年“掉肉”20斤

甘宁一边削着土豆,一边接受采访:“当时大儿子刘煜在一所区一级的幼儿园,其他人都说好的啦,但是我去听公开课就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孩子很多,老师是不公平的,机会的给予很有限。然后就是让小朋友答标准答案啦,而且他才小小班,就学识字,跟我教育理念很不一样。”

甘宁也试图找一些更符合自己理念的幼儿园,但发现学费高昂,两个孩子,一个月的学费6千多,比她当时的工资还高。为什么不能有便宜但优质一点的教育呢?恰好朋友太郎家也有两个孩子(如今大的孩子已上小学),甘宁就找到他,两人一拍即合。

两个家庭凑出了两万块的建园经费,对于一间类似幼儿园的生活园来说,当然远远不够。“我觉得好像老天要帮我做这件事一样,正要开始找家具、买电器的时候,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搬家,家里以前的东西都可以给我”。

于是,豆丁生活园的很多家具都来源于这种东拼西凑。一楼阴暗逼仄的木板房,经过自己动手画图、雕空和绘色,变成孩子们的温馨园地。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甘宁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最初,只有她一个“园丁”,带着三个孩子。“我从没做过全职妈妈,从没给自己煮过三餐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学习做家务。而且最开始就是我一个人,孩子们在外面玩的时候,我就要开始进来做饭,所以那个心是很急的,很怕发生什么意外。一听到哭了,就赶快跑出去看怎么回事,这边呢,饭又做焦了,真的是焦头烂额。”一年的时间下来,甘宁瘦了整整20斤。

没有人能劝说她放弃。“我先生会说我很固执,不是固执在沟通上,而是用行动来告诉你,我就这么做。他觉得这是更可怕的”。

为什么要坚持?甘宁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修炼,有种跟着孩子一起成长,重新来学习生活的感觉。譬如说,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你为什么要觉得烦躁?是不是你以前有类似的感觉,被不好地对待的经历?你在模仿强迫你的家长?真的是让自己重新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新看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其实,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甘宁的兴趣所在。早在大学时期,她就参加了义教组织灯塔计划,几乎每年都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参与下乡支教,走遍了广东的怀集、连南、湖南永顺等许多义教点。

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以后,甘宁曾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了一年,后因灯塔计划急需一名全职义工接任秘书长的工作,甘宁就毅然辞职跳槽,成为一名薪水不高的全职义工,全心投入乡村义教工作的宣传、招新、培训和推广。

年,生完二胎之后,赋闲在家带孩子的她,有感于“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给妈妈们带来的恐慌和困惑,就与同伴周娅一起,创建了推广绿色生活、社区公益、故事会等活动的亲子工作室——三粒豆工作室。

如今,甘宁周一到周五在豆丁生活园带孩子,周末又投身于三粒豆工作室的活动,虽然没什么收入,却忙得不亦乐乎。“现在豆丁生活园是我的实践,三粒豆工作室就是我理念的提升跟扩散”。

动手

孩子“做包子”建立自信体会双手能创造一切东西

慢慢地,甘宁形成了豆丁生活园自己的理念:“与自然为伴,认真地生活。”自然和生活,是豆丁教学中的两大主题,而不是识字、算术这样的科目。

“对于0~7岁的孩子来说,第一是要有真实的生活情景;第二是要发展孩子的物质身体。对于大人,最重要的是创设一个环境,有一个供他们吃、睡、玩、运动、感知、创造的空间,让他自己慢慢去学,其实这比教更难”。

在甘宁设计的主题活动中,从周一到周五各不相同。周一是生活类,比如做包子、做月饼。“做的包子是他们的茶点,他们自己可以吃到的。院子里的香草塔也是,砖头是从对面巷废弃的老房子搬过来的,然后运泥、铺土、堆肥,所有小朋友就拿小推车来帮忙。当然他们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因为是自由的,想干嘛就干嘛,反而参与度很高”。

当然,做包子并不仅仅是做包子。“这其实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一个成果出来,知道怎么从无到有。这是建立自信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我自己有一个观察,因为我们这里有很多东西都是能做的就不买,好像弓箭、晾衣架、榻榻米、滑梯,这些都是孩子的家长做的。孩子就会觉得,哎呀原来我们的双手是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并付出努力。他们说到愿望的时候,都会说自己要做一部什么样的车、要造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很有自信和想象力”。

耕作

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带上农具开启农田时光

在豆丁生活园,每个大人和小孩都有一个“自然名”。甘宁自称“黄豆”,另一位老师自称“提子”,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自然名”则包括樱桃、康乃馨、玫瑰、蝴蝶兰……

甘宁说:“我们都是平等的,不需要称谓‘老师’。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不希望他们在其他孩子面前这么称呼我。起自然名的过程,就是你与自然建立一个连接。而且自己可以给自己定名字,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

“城市的生活让人与自然越来越远离,对于四季的更替越来越没有感觉,我自己也很麻木,来到这里,在除草的时候才发现万物在转化。”甘宁带我参观了她和孩子一起堆建的“香草塔”,上面种满了芫荽、茴香、紫苏等各种香草,旁边还有自然净化的鱼池。

小小一方庭院中,生长着丝瓜、木瓜、杨桃各种植物。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是豆丁生活园的农田时间。大人小孩们带着农具,卷起裤腿,高高兴兴地奔向田野。每个星期五的户外参观活动,则带孩子们爬山、远足,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

甘宁相信,自然本身具有疗愈的能力。遇到两个孩子生病,她也采用“自然疗法”。“生第一个的时候没经验,一看到他发烧,就很难熬,医院打针、吃药。生老二之后我就真的很坚持,有什么发烧、感冒、拉肚子,医院,不下药”。

孩子的爸爸刘智璋对此甚感神奇:“孩子发烧发到40℃,她拿着几本书,翻来覆去,就把孩子的烧降下来了。孩子拉肚子,也不吃治肠胃的药,她的理念是,让它拉,拉干净病菌就没事了,喝水就行了。”

至今两个孩子这么大了,医院。特别是到豆丁生活园以后,刘智璋也明显感觉两个孩子体质更强壮,更健康了。

自理

吃饭是孩子的事

做好饭是家长的事

午饭时间到了。周四吃素,三菜一汤的饭菜做出来后,我在厨房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前来端菜的不是老师,而是两个不到4岁的小孩子。他们一人端着盘子的一边,一路走一路喊:“让开!让开!”

孩子们自己盛饭。盛多少都可以,但是规则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粒不剩地把饭吃完,否则,就不能享用当天下午的茶点。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在很多家庭里都是个问题。甘宁坦言,这个问题也一度困扰着她。“以前孩子都是我爸妈带的。我爸是各种威逼利诱:‘你不吃好,公公不喜欢你。’我妈是那种‘二十四孝’老人家,不停地劝他们‘吃多点啦,夹多点菜啦’。我来这里很大的原因,也是要为了让孩子和老人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我概念里面,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菜就摆在这里,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就别吃。其实好吃的话,他肯定会吃,你为啥要逼他呢?大家就做好自己,我就做好饭,他们就吃好饭”。

来到豆丁,甘宁的两个孩子,刘煜和刘晰都很快适应了这个规则,最棘手的是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朵朵在家里就是妈妈叫吃一口就吃一口,边吃边神游。这个小朋友,我现在也很纠结。也会担心,四岁了她长得特别小。近期我反省了一下,不能被她父母影响了。确实要告诉她,吃饭是她自己的事情,长大也是她自己的事情。现在我们就不催她。最后十分钟了,吃不完就会收碗。一周来,她只有两顿是吃不完的,其他都吃完了”。

交际

半身神经失觉女孩加入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宽容友爱

豆丁生活园的六个孩子中,行动不便的樱桃是特殊的一员。自从三岁碰伤了脊椎之后,樱桃的下半身神经失觉,行动需要依靠一个特制的架子。在常规的幼儿园中,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不被接收。

甘宁对此却义无反顾:“我会觉得这个机会对樱桃也是很好的,因为她未来也是要接触社会。有一些眼光和对待,也是在磨砺她。在这里发生这些事情还好一点,因为我们在,肯定会做一些干预的。反而可以让她慢慢学习怎么回应、怎么保护自己。对于其他小朋友,也是一个机会,学习欣赏不同的人,跟不同能力的人一起来生活,并且学会互相帮助,培养爱心。我是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

樱桃来的第二周,甘宁就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不同能力的人过一天”。“那一天,有些人被绑住了一只手,有些人两只脚要绑在一起,有些人要蒙住眼睛。一顿午餐,让他们体验,自己也是行动不方便的时候是怎样。”当然,孩子们并不了解甘宁的用意何在。

“两个小的孩子很享受这个过程,他们觉得被绑住很好玩。大的那两个,康乃馨是不愿意被绑的,刘煜被绑了一只手,扭扭捏捏,体验了单手吃饭。我问他好不好玩,刘煜说‘下次不玩了’。孩子不能表达一些东西,但我知道那次游戏对他们是有感受的”。

樱桃来到豆丁才两个月,甘宁一直在默默观察:“孩子们跟她的相处,还在磨合当中。我也看到孩子们对她的帮助,比如帮她搬架子(走动时借助的工具)。樱桃也知道自己是有优势的,因为她看得懂字,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会让樱桃讲故事给他们听。所以人就是要在生活中来看到自己的价值。”

学习

推崇绘本故事亲子教育老师孩子一起扮演角色讲故事

绘本故事是甘宁一直推崇的亲子教育方式。饭后的午休前,孩子们席地而坐,享受甘宁讲述的绘本故事。

孩子们自己挑选喜欢的故事,为了做到公平,每天的机会是轮流的。在《十四只老鼠》的故事里,甘宁高高举起书本,一边讲述,一边展示故事中的画面。孩子们各自“认领”自己喜欢的角色,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甘宁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在孩子面前,她表情生动,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绘本故事给他们很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色彩和画面,你跟孩子在一起看的时候,也是一种亲子安全感传递的过程。”甘宁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两个儿子一定要求她讲绘本故事。

“他们自己去挑书,一人挑一本”,由于从小接触书本,刘煜和刘晰几个月大就懂得翻书,他们现在很愿意看书,而且很有耐心,自己一个人翻书会翻一个多钟头,像《巴巴爸爸变》、《鼠小弟》系列、《十四只老鼠》这些故事,百看不厌。

但对于时下流行的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却只有上过公立幼儿园的刘煜知道。原因在于,甘宁给孩子们的教育是远离电视、电脑、手机等一些电子产品。

“现在你不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很多小孩在玩电子产品。很小的都在玩。我们觉得这是原则。孩子这么小,跟这个物理世界就没有连接的话,他的生活能力,自我成长需要的要素都不会建立起来。家长也知道玩这些游戏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不好,但很多人会觉得有一个ipad就可以让小孩乖乖坐在这里,有时间办自己的事情,这是不应该的”。

关于未来

或者努力办一所小学或者让孩子上华德福学校

望子成龙似乎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但谈到对两个儿子的期许,甘宁却说“做他自己就好了”。“养育孩子是一场温暖的修行,爱只是一个大背景,当你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条件、很健康的时候,孩子就不会被你约束,他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跳舞,来发展自己”。

在这点上,甘宁的丈夫刘智璋却有很不同的看法。“我先生跟我完全不一样,他就直接说要成才。我们在教育理念上没有达到共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他认同我的教育”。

最初为建立豆丁生活园搬到长洲岛上,丈夫刘智璋就和她达成共识:“我可以支持你,但你也不能干扰我的生活。”在天河区上班的他和甘宁约定,除了周末家庭日,自己每周只能安排一半的时间回长洲岛居住。

如今,大儿子刘煜已经五岁多,关于孩子未来的小学教育也成为甘宁和丈夫时常探讨的问题。

豆丁生活园提供了桃花源般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活,但孩子长大后如何去面临现实社会竞争、当前的传统教育体制?

甘宁坦言:“这个问题很多人跟我提过,包括我先生。其实我在开这所学校之前就想好了,因为英国夏山学校对我影响是很大的,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可以做到16岁?现在只是幼儿园,慢慢来,如果我自己做不了,可能会送他们去华德福学校,或是香港的一所自然学校。”

甘宁透露,目前她在接受华德福的小学教师培训,对于建立一所小学所需要的知识、能量,她还暂不具备。“做一所学校真的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得起来的,需要很多的资源、资金、人力,还有是否能被社会认可。但我可以组合更多家长的力量,一起去做,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聚在一起,这个可能性才会发生”。

对于妻子建立一所小学的想法,刘智璋也觉得可能性不大。“距离老大上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我还没看到她有这样的实力展示给我看。所以我们也探讨了好多遍。我还是偏向于传统教育。目前她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她。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也未必马上必须有结论。我们还在和平的互相探讨中”。









































长沙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z/12138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