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生活 >> 绿色消费 >> 岭南之舞首演

岭南之舞首演

发布时间:2016-4-20 13:29:00   点击数:

《岭南之舞》首演

《玉舞人》剧照

《岭南之舞》

日前首演

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共同出品,南方歌舞团演出的大型民族民间组舞《岭南之舞》前日在南海平洲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影剧院成功首演,专家及观众反响强烈。《岭南之舞》的总策划陈中秋告诉说:“《岭南之舞》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中搜集到的大量岭南优秀风情舞蹈的珍贵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用独特编排串联成一篇民族民间组舞,可以说是首次,更可以说《岭南之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1书活生生的舞台版或视觉精华出现。”

展现舞蹈历史变迁

《岭南之舞》的序中,舞台上出现了1本大书,这本大书翻开之际,从距今4000多年前南越先民祭祀和庆丰收的远古舞蹈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代仍在岭南城乡十分活跃的醒狮等民间舞蹈,一幕幕的精华展现在书中掠过,使全部舞蹈就宛如1本书,浓缩了上下几千年。

第一场《远古舞雩》中,舞台造型及舞蹈动作上从石刻岩画及纹陶片上的原始画面展开,编排得近乎远古风味;第二场《汉越舞魂》依然以历史为轴,以《玉舞人》一篇再现了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的一对玉雕舞人出现的西汉宫庭的水袖舞者形象,舞蹈体现出了古越族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五羊仙队舞》一篇展现了文献记载中的宋朝广东的五羊仙的美丽故事,据称,五羊仙舞在我国早已失传,而著名舞蹈史专家王克芬却在朝鲜的文献《进馔仪轨》中帮我们查出了有关这个舞蹈的资料,包括原来的唱词,因而重编了这只舞蹈;《跳花棚》一篇展现了产生于周朝的傩舞在大约明末时从中原传入广东,构成了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独具特色的粤西傩舞。

展现岭南民族风情舞魂

《岭南之舞》除展现从远古到当代的一系列舞蹈变迁,更展现了同源于古南越的各民族的风情舞魂。

在第三场《越族舞风》中,聚集了壮族在传统的蚂拐节中表演的《铜鼓舞》,主要表现人们欢庆丰收,乞求五谷丰登的情形;《舂米舞》是黎族姑娘在舂米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民间舞蹈,重新编排以后更显现出其节奏感强、铿锵有力、古朴粗犷的黎族舞独特风格;瑶族《长鼓舞》流传于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聚居地。

第四场《岭南舞韵》中,展现了岭南汉族的广府、客家、潮汕3大方言区的传统与风情歌舞。其中包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客家的《杯花舞》、《采茶歌舞――盘花》;潮汕的《钱鼓舞》、《英歌舞》;还有《龙腾狮舞》,力图展现南派醒狮的特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9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