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自然风光, 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日,杭州这五个地方, 被评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 12月27日,由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浙江省林业局命名,我市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富阳区万市镇新民村、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杭州依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荣获“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称号”,全市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累计达到31家。 省级文化基地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 塘栖村位于千年古镇塘栖的中东部,北望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南靠省级风景名胜区超山及原生态湿地丁山湖漾,塘超小径穿村而过,水上游线环抱全村,村内民风淳朴,睦邻友好,水乡美景、农家韵味有机融合。 塘栖村水清、岸绿,村舍依依,倒影荡漾,渔舟落霞,还有枇杷遍地,小径通幽,接天荷叶,三五亭廊,正在朝着“全域景区化”的道路稳步迈进。由传统农耕文化发展而来很多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村里有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米塑”的传承人黄芳珠。村里定期举办“千家宴”、“千福宴”的传统体现着村民的淳朴和善良。 传统作物枇杷在塘栖栽培历史悠久,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每年“枇杷节”的举办,村里文化活动得到了跟大的发展,“畅游家乡美健康立夏行”民俗活动,“高雅艺术进余杭——交响乐演出专场”,“红船向未来——迎七一声乐专场”,“全民运动会”等各项活动相继展开,让更多村外的人看到了塘栖村的美,也将塘栖村生态美的智慧不断向外传播。 米塑 富阳区万市镇新民村 新民村俗称“葛溪源头、侠客古道”,地处富阳西北、万市镇郊,葛溪贯穿全村。行政村区域面积6.1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亩,耕地面积亩,辖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户农户,总人口人。 新民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水优势,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创设整村式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游客住在农户家里,吃农家自家种的菜,享受农家生活的乐趣,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在三九山种植基地,春季桃花纷飞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茵茵绿草交相衬映,绕着盘旋山路,烂漫整个山坡。近年来整修清乾隆年间始建的新民村祠堂、宋朝时期的郎家自然村祠堂以及“万氏桥”古桥,恢复新春祈福礼仪、七岁开蒙礼、重阳节敬老礼仪等传统习俗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 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指南村位于浙江临安东天目山麓,太湖源头的南苕溪之滨,紧依神龙川、太湖源、天荒坪等知名旅游景点,距临安区26公里,离杭州市也仅65公里。全村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亩,林地亩,由指南、塘顶两个自然村组成,共7个村民小组,户农户,总人口人。 整个村庄依山傍水,风光绮丽,生态环境极为优美,村民背山向南而居。古姓、古树、古塘、古宅、古墓、古井、古道等“指南七古”,给了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华东最美村落之一,江南秋景的典型代表,是临安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一到秋天,村中余棵古树将村庄装点得灿如梦幻,枫叶的红,杏叶的黄,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另有亩“农业学大寨”时期建造的高山观光梯田,种植油菜和水稻,春秋两季都是极为优美,使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年成为杭州市首批特色小镇“红叶小镇”,年成功创建临安区唯一一家4A级村落景区。 建德市八亩丘基地 八亩丘位于建德市三都镇前源村,海拔多米的山间种植了香榧、山核桃、蓝莓、猕猴桃、车厘子等瓜果应有尽有,更有土鸡、土鸭、土鹅、山羊、香猪等土味。 依托于八亩丘的高山原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发展,秉承“源于良田、归于健康”的信念,以提供绿色天然健康为原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地、本地游客前来八亩丘农家乐体验。 每年三四月,八亩丘都会举办樱花节,漫山的野樱在房屋农舍中层层起伏,奔放的野樱花仿佛一朵朵飘在山间的云朵,将高高低低的山坡装点得粉粉的,犹如一幅美丽的春日山花浪漫图在山间徐徐展开,吸引一拨拨的外地游人前来游玩。年2月,八亩丘入选浙江省最美赏花胜地。 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 厦山村坐落在皖浙交界处,西与歙县狮石乡交界、北与休宁县白际乡交界,素有鸡鸣“两省三县”之称。厦山村地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户,人。境内有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医院、孤魂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战时住所等红色景点。 厦山村秉持生态为先绿色搭台红色唱戏的发展思路,通过多年育苗植绿,现有森林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4%,山林植被茂盛、树种繁多,空气清新,溪水清澈,松鼠、野猪、黄麂、石蛙、蛇等各种野生小动物常年可见,一年四季都有大好的景致。为充分挖掘境内红色景点及茶山森林古道文化内涵,从年起每年举办“红色茶山古道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如今的厦山村,生态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杭州市生态文明村”、“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国家三A级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遴选命名活动 “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是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意识较强、生态文化繁荣、低碳经济领先、人与自然和谐、示范作用突出的行政村、街道、企业、学校、林场或森林公园。开展“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创建和遴选命名活动,旨在发掘和保护民间生态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内涵。通过树立和宣传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大力传播生态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起到以点带面的良好示范作用。 ?责编:徐志刚 ?编辑:杨清文 ?来源:绿化造林处 文章归属:林业水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212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