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看在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0-9-3 18:03:14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江西宜春

忘了离开这里多久,但是每次回来都觉伤感,感叹物是人非,儿时的“百草园”,如今成了荒芜的老屋布满杂草。可这仿佛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慨,如今还有多少人仍守着从前的老房子呢?住房环境都是越来越好,家庭生活也越来越滋润,但是我想大家偶尔走进从前的院落,看见儿时生活的地方也会如我一般感慨吧!

任时代如何发展,今天我就想带你走进那不变的院落,找回曾经的欢乐。

农村建筑,大多低矮,没有很高的楼层,没有华丽的瓷砖瓦片,但是却有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供长辈栽花、孩童玩耍,有一片属于自家的菜地种植瓜果蔬菜,

它是农村居民组织家庭生活和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随自然条件、建设材料、经济水平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另一方面又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基本要求的一致性而具有共同的特点。一般而言,中国农村住宅的功能要适应家庭生活和进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

记忆中的外婆家便是这个样子,低矮的围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红色铁皮的大门与碧绿的树叶让房屋显得生机勃勃。曾经的院内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故地重游,便只剩斑驳的铁门、依然生机盎然的爬山虎与院内的凄凉。

曾经的老屋随着经济的发展被社会淘汰,我们都搬进了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小区房,但是就好像有人说过的那样,潮流就是一个圈,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回到“原点”。

李子柒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女子代表,但是却在近年来火遍了海内外,人们开始向往她那样宁静、惬意、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但是想想我们曾经住在老屋时是否淘汰了的那一批批的农村古建筑是否也曾满足了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我们所要的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儿时不觉,大时感叹。如今一想不得不惊讶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勤劳与智慧。据外婆回忆,园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辛辛苦苦慢慢添置的,到我出生老屋也已从最开始的什么都没有变成了夏季满园竹林,花团锦簇,秋季,硕果累累的景象。只可惜的是,现在的我却只能通过残存的记忆,感受当初的盛景。

外婆家的房屋是农村古建筑的代表,整个房子从外到内都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自足自给的特点。院子里养着鸡鸭,菜地里有各种蔬菜,果树上不同季节也有各类水果以供采摘,春天竹笋也是一道美味。这座宅子,很典型的反映了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住房特点,他们那代人勤劳朴实,善于用双手创造一切,跟着新中国熬过了风风雨雨。

农村古建筑就像前面所说是老一辈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可能用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我们确实又开始向往曾经那自给自足的日子,却会觉得老房子的建筑审美停留过去,觉得不好看,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对于美也有着自己的大智慧。

从房子的外围上看,低矮的围墙上面爬满了爬山虎,使得死气沉沉的灰色城墙变得瞬间生机勃勃,而铁门大多选择红色的,或者是利用竹子、木头制成的黄色大门。可能有人会说“红配绿,赛狗屁”,红色与绿色搭配不好确实可能给人土味之感,但是用好了却会给人视觉上的震撼。红色的铁门是这满眼绿色的院落的点睛之笔,大面积的绿色让人觉得无趣,但是点缀一点红色便会解决这一问题,而使用其他颜色却不能压住绿色的冲击力,这便是老一辈人在配色上面的智慧。

而从形状上看,老式农村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平房,灰色的水泥、砂石、以及棱角分明的外观单看实在是算不上好看,但是弧形的院子打破了棱角分明的丑陋,比房屋高的树木、竹林掩住了房屋本身,反倒增添了一种幽静之感。石头堆砌起来的小屋、狗圈、竹条编织成的篱笆,大自然的纹样让房屋充满自然之美。

老式农村建筑其实不仅是外在富有自然之美,其对于我们而言更是童年记忆的载体。童年的老屋是春天百花齐放,夏天蛙叫蝉鸣,秋天瓜果清甜,冬天白雪皑皑,这样的记忆就像画一样,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每一幅画都是那样的美好,而这样存在我们记忆里的动态美才是农村老建筑真正的美好所在。

如今的我们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属于中国农村的痕迹在一点一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我想大家应该也如我一般搬走了很久很久,可自己却留在了多年前,留在了那一次又一次的欢声笑语,留在了那个在我印象中如童话般的世界,而尽管生活怎样变化,记忆中的“百草园”始终在那,不曾变化,农村古建筑之美也还是那般自然、质朴、无可替代。

图、文

美术学院18服装与服饰设计李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199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