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界首市代桥镇两湾湿地刘寨村留守儿童生

发布时间:2019-3-28 19:18:11   点击数:

刘寨村:让留守孩子不再孤单

刘利敏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容易受到伤害。留守儿童数量巨大,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界首市刘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在外打工,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刘寨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在全国具有共性,每个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随着“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在对孩子教育的观念上进行突破,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助推器,产生了积极效果。

第一部分、引子

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多万,意味着全国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这背后,是地区之间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均匀的发展状况,是无法满足更多人的社会公共服务短板。儿童是花朵,别让他们长在野地里。

“年10月27日,一个可爱的婴儿诞生了,他的脸蛋红彤彤的像个小苹果,眼睛水汪汪的,他就是我——柳梦遥。

我还是婴儿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在细心地照顾我,满一周岁以后,是奶奶爷爷在照顾我,因为爸爸妈妈要打工,一岁以后爸爸妈妈就离开了我去外地打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他们才回来陪我一会。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更忙碌了,只有偶尔回来一次。”

这是界首市刘寨村(两湾湿地)小学六年级学生柳梦遥在作文《我的成长故事》的节选。

“爸爸妈妈离家打工好长时间了,一想起他们,心里就闷闷不乐的。在学校里,我很少和同学们玩,常常孤单单一个人发呆。”

与柳梦遥同一个学校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王露强在作文《女生给我扎小辫》中这样描述自己心情。

两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中国青年报称他们是一群“容易受伤的人”。年9月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石坪村,一岁半的小女孩肖梦茹守着奶奶尸体七天,当被发现时已经是奄奄一息。年1月8日,各大网站都报道了这样一个新闻,广西一个13岁女孩遭到村里18个中老年人性侵。年3月18日上午,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水池村,一名44岁的留守女子被发现已去世多日,女子身旁一名1岁半的幼女也奄奄一息……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万留守儿童、万留守老人和万留守妇女。安徽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务工,万人口在省内流动,留守问题凸显。

在安徽界首市东南部40公里,有一个村庄,土地肥沃、庄稼青青,房舍俨然,鸡犬相闻,羊儿欢跑,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犹如来到了“世外桃源”。这就是刘寨村。刘寨村作为行政村,下辖11个自然村,全村多人,青壮年90%在外打工,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里的留守儿童数量有多少,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苦恼?当地是怎么解决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到刘寨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第二部分、刘寨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

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一)老人孩子相依为命,怎一个难字了得

我是在六年级班主任柳老师和学生柳雪林的带领下,来到离学校不远的柳雪林的外婆和外公家的。五月中旬的皖北农村,天气晴朗,多少有点炎热。街区主干道两边的空地上,人们种植了一些玉米、红薯等农作物,路两旁建的都是二层小楼,可以看得出,这里的农民逐渐富裕了起来。

一个二层楼的楼下,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正坐在门口椅子上正在整理刚从地里收回来的大蒜,门口还摆着一些晒干的蚕豆秧子,这就是柳雪林的外婆。“干啥哩?”,因为是上课时间,我们的到来多少还是让她感到有点唐突。当我和柳老师说明来意后,她从椅子上站起身,抬起腿步履蹒跚地向屋内走去,一边走,一边朝屋里喊:“快出来,有人找”。

走进一楼的过道,一位老大爷从院内走过来,刚才他正在院内喂鸡。他们老两口坐在一张床上,外孙柳雪林坐在床上不说话,玩弄着自己的手指,我和柳老师坐在对面的长竹椅上。床上和椅子上零乱的放着一些旧衣物。“我今年65了,她64了”,大爷指指自己的老伴。从大爷的口中,我们得知,他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闺女的儿子、二闺女的儿子、孙子、孙女都跟自己在家里。柳雪林是大女儿的孩子,二女儿的儿子和自己的孙子在附近的苏屯中学上初三,孙女上小学三年级。

“大闺女的女儿才9岁,属猪,跟爸妈一块在温州开饭店,卖小吃。开饭店的地方在乡下,这两年生意不好做,温州工厂放假的占一半,严重影响生意,租房子很贵。”“儿子儿媳在湖州工厂打工,好像是搞纺织,两个孩子都在家。小闺女在河北张家口打工、卖小吃,主要是卖板面”,“那她丈夫呢?”“二闺女女婿脑瘤花了十几万,丧失了劳动能力,回来也没办法,还带着闺女”。

大爷告诉我们,负担重,小孩子上初中,一个星期多元,一个月多元。“那他们给你寄钱吗?”“主要是靠儿子儿媳。大闺女公婆都有病,压力更重。”

大爷告诉我们,大娘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脑梗塞,正常一天药费十几元,去年住院两次,花了上万,孩子们要买零食,吃苹果,去年一年花了四万八千元。“前两年病重时,一年六七万。碗不能端,今年还好点。我现在是做饭洗衣、收庄稼全包我们都没文化,帮不了孩子们”。

我走进一楼过道两边的耳房,里面摆放着粮食、饲料、摩托车等杂物。“这是儿子住的,他们不在家,我们就住在这里。原来我们在那边住”,他指着院中的两间旧瓦房。院子的一角,饮料瓶、易拉罐散落一地,院子里全是青苔,杨絮飘落一地。院子的西南角放着一个废弃的手扶拖拉机,在瓦房的外面靠着一些农具,耙子、牌子车脚、铁叉。

院墙边的一棵柿子树的树叶都发黄了,只剩一小半还有绿色,树的根部有一摊黑色的灰烬。“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他指着一间小瓦房,“我点火的时候,不小心引燃了杨絮,一下子着起来,还好,没出大事。”院子里有两个猪圈,里面分别养着鸡鸭。邻居家的狗可能听到了什么动静,狂叫不止。院子北面是一片杨树,一只小鸟从上面鸣叫着飞过。

老伴常年住院,花的都是儿子的钱,去年年底,儿子回家一进家门就说,“没钱了,身上只剩元钱”,“你妈能把病治好比什么都好,你们回来就好”。

(二)9岁女孩,心中寂苦向谁诉(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在刘寨小学采访的时候,家住刘寨村北季湾的韩老师告诉我,北季湾有一个家庭很苦。下午五点半,我在刘寨村计生专干,团委书记张燕的陪同下,在韩老师的指引下来到北季湾村西南角的一个院落。院子的东边是一片杨树林,西边是金黄的麦田。严格地说,这不是一处院落。院墙是红砖堆放的,不到一米高,一块挡风板靠在院墙中间就是门,配房与其叫房子,不如叫棚子,房顶上搭着几块板,正房的窗户没有玻璃,窗户是由一些红砖架起来的,透过一些空隙。这是一个一眼能把家底看穿的家庭。

“家里有人吗”,这时候院子里一条大狼狗叫了起来。没有人应答,好一会,一个长得非常单薄的小女孩走了出来,在他身后是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小女孩,身高大约1米1不到,脸上没有表情。我蹲下身来和她交流。“你叫什么名字?”“韩紫怡”“爸爸呢?”“俺爸在宁波干活哩”,“什么时候回来?”“寒假暑假”,小女孩有问有答,一点也不怯场,眼神里有同龄人没有的镇定。我不忍心问起她妈妈,因为韩老师告诉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妈就走了。“你平时吃零食吗?”“我不吃零食”。“学习能赶上吗?”“能,不会我就问我哥哥(大爷的儿子)”。“平时吃什么饭?”“面条、米饭”“经常吃什么菜?”“白菜”“每天能吃肉吗?”“能”“自己在家害怕吗?”

“不害怕”“经常一个人在家吗?”“嗯”“爷爷奶奶接你回来吗?”“不是,我自己骑自行回来。”听到这句话令人震惊震撼。这时我才注意到门口有一辆粉红色的自行车,小孩还没自行车高。“爷爷奶奶不回来,饿了怎么办?”“我吃饼干”。6点半,小女孩奶奶回来了。奶奶告诉我们,孩子的爸妈是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的,结婚时没领结婚证,小孩出生后一年半,离家走了,再也没回来,“嫌家里穷”,“我和她爷爷都不识字,学习上帮不了她”,“小孩爸爸在外打工,三十四五岁了,找女朋友找不到,花冤枉钱。打工挣不了钱”。奶奶和我们说话的时候,小女孩俯下身去,抚摸着小狗的背,小狗摇着尾巴,在小女孩身上蹭来蹭去,看来他们已成了孩子的伙伴。我们走进家里,大狼狗看到我们进来,不再叫唤了,看起来非常懂人性。屋里一群鸡鸭在刨食刚择完的韭菜,墙上贴着几张奖状,是刘寨小学发的,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学习成绩第三名”,还有一个“三好学生”,一个柜子旁边放着一本书,《知识金典》。傍晚7点,爷爷还没回来,一个送铁柜子的来了,“家里衣服没地方放,买个柜子”,奶奶如是说。走的时候奶奶一再挽留我们“在这里吃吧,没好有赖”,我们问他有什么需要村里和国家帮忙的,奶奶笑着说“日子能过,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看到她的眼里含着泪花。

第二天中午,我和张燕分别买了一箱牛奶和衣服去看小女孩。小女孩还没回来,我们朝北边望去,张燕说:“那个肯定是,只看到孩子的头,她还没车子高”。我们把牛奶和衣服送给小女孩,我们一方面感到幸福,又感到内心的苦涩。

(三)陈天峰: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不能给孩子财富,但要给孩子好的思想观念——采访侧记。

在韩紫怡家采访的时候,随行的张燕告诉我,有一个叫陈天峰的比这家还困难。提起陈天峰,当地许多人都知道。关于他的说法有不少,有的说他有一个媳妇,从云南花钱买的,后来媳妇跑了;有的说他有两个女儿,每天早上他要送两个女儿上学;还有人说他只有一个女儿;有的人说他好吃懒做??

陈天峰的家在刘寨村所属的自然村南季湾。从刘寨村村委门前的公路一直向南,走过一条堤坝,在堤坝的南面,小路两边是刚刚花谢了的油菜,再往两边是一片茂密的丛林,从堤坝下去,走过一道弯,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一百多米宽的大河,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岸边是青草野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对面岸边是一溜高大的钻天杨,微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对面是一大片“青纱帐”,后来一问才知是芦苇,对岸西边是一片即将收割的金黄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摇曳。对岸的河湾力,停着一只驳船,横着两只小舟。几只白鹭在河上空滑翔,鸟儿在杨树间鸣叫。我突然一下子想起了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等驳船的间隙,与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聊天。向他询问关于陈天峰的事情。“这人懒,不干活”中年男子回答,从他口中得知,南季湾村上世纪90年代才通了电。乘驳船渡河的时候,我又同船夫谈起陈天峰,“他父母早亡,手抖得厉害,干不了活,是个好人”。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船夫就是祖孙三代接力摆渡,外出打工挣钱换船的安徽好人张国亮。

过了河,翻过堤坝,是一片片金色的麦田,麦田西面是绿树掩映下的村庄。村庄里静得出奇,羊儿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慵懒地躺在地上,鸡在树下刨食,布谷鸟在麦地里鸣叫着,“光棍扛锄、光棍扛锄”,进入村庄,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村西头,一个茅草屋样子的低矮房子,用秸秆扎成的围墙,院里种着一些青菜,院外的两棵树之间拴着一根绳子,搭着一些小孩的衣服。一个搭着顶棚的电动三轮车停在屋外。村民告诉我们,这就是陈天峰的家。

听到动静,一个三十多岁的,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从茅草屋里走出来,原来村里的干部昨天给他打电话说我们要来,他在家里一直等着我们。他说的是普通话。

我们低头走进他的茅草屋子,可以看出屋地是土地,墙上的砖之间是用泥溜的缝。正对屋门的墙上挂着一幅红十字。这是一个三间小屋组成的房子。屋内几乎没有家具,一个小地桌,两个小板凳,一个五六十年代的黑色柜子就是他们的家具。我和他坐在小板凳上说话。“第一印象我认为你是个大学生”,我对他说。“不,我只上过两年半小学,三年级没有读完”。陈天峰告诉我,他的母亲是再婚嫁给他的父亲的,母亲之前已有过四个孩子,“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他们姓韩,不是我亲的”。他母亲去世得比较早,到今年为止已经22年,他父亲去世已经十来年了。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才十几岁的陈天峰就出外打工,出去打工才一个星期,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母亲从发病到去世,只有十几分钟。而这一切他是一年后才知道的,因为当时不像现在有手机有电话,当时联系只能靠书信。当时他在沈阳打工,一年后家里有人过去,告诉他他才知道的。听到噩耗,对他来说无异是晴天霹雳,他知道这对他自己意味着什么。当时他在沈阳一个养鸡场打工,回到家乡呆了没多久就走了,在沈阳呆了七八年。

“我今年39岁了,这些年一直在外流浪,不想回忆过去,那是我永远的伤痛”,“父亲对我并不太好,我不想呆在家里。父亲去世,我不在家。”

因为学历低,找不到好的工作,陈天峰到处“流浪”,在广州干了一两年搬家公司,在广东江门市两个餐厅当保安,干了四五年,在珠海酒店当客房服务员。在珠海,他谈了女朋友,收获了婚姻,并有了儿子。他告诉我们,女朋友的家乡,在离他们村二十几公里外的一个镇。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当时在温州,他们08年春节认识,过春节后到珠海,正式结婚。

说话间,陈天峰给我们取出了一个红色拉链包,打开包,取出一摞证件,有的证件已经斑驳发黄。我看到了他的结婚证和离婚证,离婚证上盖着一个蓝色的方戳“此证已作废”,看了令人伤感。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年2月结婚,年10月离婚。结婚证上的陈天峰身着西服,打着领带,很帅气,她长得很秀气。陈天峰年生,她年生,他们有十三岁的差距,他们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多。他们的婚姻没有得到女方家人的祝福。“结婚后,女方家人不同意,孩子的外婆和大姨反对,说自己没爹没娘,阻挠,在外没法工作,回来离婚。”

我们正谈话间,进来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头上带一个遮阳太阳帽,瘦瘦的,他是陈天峰六岁的儿子陈润生。原来,孩子在2公里外的小学上学,因为听我们要来,他今天没送孩子上学。他现在每天骑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然后在那卖一些零食,挣点钱贴补家用。“从珠海回来,小孩妈带孩子住在外婆家。自己和小孩舅到舟山去打工。离婚当天下午,自己带孩子去舟山生活,前年年春节前才回来。舟山什么工作都做,别人听说有孩子,什么单位都不要。当小区保安,经理很照顾我。别人上12个小时,我上8个小时。其他人上夜班,自己不上夜班。多亏好心人照顾。”“回来之后给大队干点灵活,朱镇长介绍涂料厂工作,因为上班时间比较早,早上4点上班,孩子还小,因照顾孩子(6岁)没法上班。”“离婚后,小孩妈妈一直没有来过。小孩跟着自己,把爸爸叫妈妈,叫了一年多。”

陈天峰在采访中提到,1年在石家庄打工时接受过《燕赵都市报》的采访。原来他在石家庄打工,主要是在搬家公司作苦力,在石家庄呆了两三年,期间他经常献血。在他的包里,有一些无偿献血证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其中无偿献血证有7个,分别是一些地方的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颁发的,如:江门市.9.01、4.2.22、5.11.29,河北04.5.27、05.12.20,珠海07.1.14,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是6年5月20日河北颁发的。“因为东西被人偷走,证件丢失了一半多,当地可以补办,我没去”。“是为了生存吗?”我疑惑地问道,“不是,是义务献血”,“为了什么?”“为了自己心灵上的的弥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没什么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他平静地回答。当我问到,这些年家里可有积蓄的问题时,他说:“刚开始打工时一个月才元,不包吃,一个月吃饭40元,这些年在外工作学历低,手抖有残疾,眼睛近视,工资不高。孩子刚出生八天,就生病住院,花了上万元,自己结婚又花了一笔钱,所以没有积蓄。刚回家一分钱没有,没吃的,村里人偷偷给家里放了元钱,还有的人给拿面拿吃的。村里还给办了低保。”

虽然在外打工很困难,但他坚守一条:不做犯法的事,他曾经在上海捡垃圾吃。在东北,坏人强迫他去偷,他不干,被打,腰落下后遗症,但是他不后悔。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帮助别人。98、99年在沈阳打工时,他在养鸡场和柏油厂工作,虽然学历不高,但喜欢看报纸、听广播,看到贫困学生信息,就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因为自己学历不高,想着证明自己人生有价值。其他人感觉很奇怪。但我觉得人生是一个轮回,一个人做点事情,在世上没有白活一回。”

当我离开他家时,谈起他的义举,他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是我生存的精神支柱,曾经想离开这个世界,把器官捐献给社会。帮别人使我有信心生存下去,觉得自己还有一点价值”。“火车上遇到一位老人,他告诉我‘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每次一遇到困难,就有人帮我们。儿子在舟山生病时,房东不要房租,还给我们拿一万多元”。我们离开时,孩子陈润生独自在门口静静地坐着,嘴里在啃着一颗大梨。陈天峰告诉我们,孩子特别懂事,从来不要零食,很知足,比同龄人成熟。“过两三年孩子大了,准备把孩子送到一个寄宿制学校,自己出去干活。过了这两三年,日子会好起来。”“有一天,不好走,我背孩子上学,问孩子‘路好走不?’‘不好走’‘那就好好上学’,我不能给孩子财富,但要给孩子好的思想观念”

二、留守的孩子早当家

(一)“时尚达人”闫梦达

注意到闫梦达,是在刘寨村小学举行的留守儿童座谈会上。与其他孩子在座谈时咬手指、害羞、说话声音小不同,11岁的五年级学生闫梦达在回答问题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闫梦达很小的时候就和把爸爸妈妈一块出去到东阳,原来,他的爸爸和妈妈在浙江东阳和温州打工,“爸爸盖楼,经常回来很晚,妈妈做清洁工”,他在东阳打工子弟学校上幼儿园,一直上到小学二年级下,才回到故乡。“爸爸扎钢筋,腰疼,治病花了很多钱”,原来他爸爸一直从事重体力劳动,落下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病,腰疼回来休养时把他带回来了。“先是在家里做(手术),最后在上海做手术,花了不少钱”。因为治病花了不少钱,爸爸在治好病后又出去打工了,不过这次他不能再做重体力活了,他在上海做保安,“妈妈不放心爸爸身体,也到上海去了”。

闫梦达现在和他的姥姥和姑姑住在一起,他们的家在刘寨的小孙庄,每天小梦达骑自行车上学。“没有人玩,自己在家,听歌、看电视”,这是他业余生活的常态。

谈起理想,与其他同学想考大学不同,小梦达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星。“我喜欢唱歌,我喜欢张杰、权志龙,韩国EX组合。我喜欢摇滚的爆发力。他们有时候用家乡话唱,比如‘闹啥子么’。没事的时候,我就看电视MTV,跟着电视唱……”从小梦达的嘴里蹦出来的的都是新名词。

在刘寨小学举办的“我对爸爸妈妈有话说”活动中,有一个叫高光远的学生这样说“爸爸妈妈只要你们身体健康,挣多少钱都没关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光远和闫梦达同班,他的爸爸妈妈在温州打工,他现在和8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每年爸爸妈妈在春节的时候才回来,一年在家里的时间超不过20天。他暑假的时候曾经去过温州,温州的娱乐城、跑步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座谈会上,他激动地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什么时候回来啊?”

从小梦达和小光远的班主任孙玉平老师嘴里,我得知了关于他们更多的信息。

三十多岁的年轻女教师孙玉平是界首市的道德模范。孙老师本来是界首市五小的老师,为了响应市教育局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边远贫穷地区的号召,孙老师从09年开始在刘寨支教,每次两年,她连续支教6年,去年向市教育局人事科递交申请,正式调过来,成为刘寨村的一名正式教师。我给她开玩笑时称她,“你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啊。”

孙老师告诉我,闫梦达中午在他姥姥家吃饭,下午在他姑姑家吃饭,农忙的时候,家里没人。有一天中午,高光远早早来了,原来他没吃饭。孙老师觉得他可怜,准备请他吃饭。他说,“不用了,买碗泡面吃,习惯了”。“非常乐观,想不到的坚强,不同于想象中的留守儿童。老是觉得孩子可怜,孩子自己不觉得”,孙老师如是说。

(二)高光远:我当家,我自豪

“高光远在班里经常考第一名”。谈到高光远时,孙老师这样说。孙老师告诉我,她多次强调不让学生带零食吃,一些孩子还是带零食,有的学生常常以“爷爷奶奶没给我们做早饭”为由进行辩解。高光远则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在家做早饭?”孙老师一听很疑惑,因为现在的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听到他这样说很惊讶。小光远说“早上我自己做饭”,“你吃什么?”

“煮个方便面,打个鸡蛋,”语气很自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自豪。

小光远的爷爷奶奶80多岁,很长寿,农忙时节到地里干活,不能做饭,他就替爷爷奶奶做饭,“大米稀饭溜馒头,吃点咸菜”,这对小光远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三)张玉洁:我已经习惯了

孙老师还提到班里一个女孩子张玉洁。刘寨村边有一条泉河,所以她劝告学生不要到河边去玩耍。有一次,学生告诉他,张玉洁和其他小孩在泉河南边玩,本来她要批评她们,一问原来是孩子过河给70多岁的爷爷抓药。当时的张玉洁上四年级,才9岁。孙老师问她:“你这么小,怎么抓药?”小女孩淡定地说:“我经常抓药了”,弄得孙老师无言以对。孙老师说,与这些孩子作对比,感觉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太依赖。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相互依靠,互相扶携。孩子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很感动,他们感觉很平常”。孙老师感慨地说。

19号下午,5点半。放学的时间到了,学校门口来了许多骑三轮车的老人,他们都是来接孩子的。一位大娘接了好几个孩子,有孙子有外甥,当问她管的了管不了的时候,他说,“管不了也得管”。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妇是来接他们的孙子和孙女的,他有两个儿子,都在上海打工,当问到他有什么困难时,他淡然地说:“习惯就好了”。

三、归来吧,游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细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一)为了孩子,他们选择了回归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最难承受的是相思之苦,在座谈中,许多学生告诉我们,他们想爸爸妈妈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电话,有的一星期打一次,有的一两天打一次。四年级学生赵茹茹在填写“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一件礼物”时,他写道:“我希望得到的一件礼物是能让爸妈回来”。

六年级学生孙家乐,今年12岁,一米五的个头,大方,帅气,普通话说得很好。他是今年寒假才从外地转学回来的。在他和班主任柳老师带领下,我来到他的家。家里只有他有妈妈一人在家。他家盖的是二层小楼,很新,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收拾得井井有条,屋里装修很有档次。从他妈妈口中得知,这是他们这些年在外打工挣的钱,花了十几万盖的房子。

原来家乐还没出生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就到北京打工做生意。小家乐是在北京出生的,某种程度上,他算的是半个北京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他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他们一家人这些年主要在北京朝阳区卖油条和小吃,爸爸开车拉货跑长途。家乐妈妈告诉我们,他们租的房子要么是红砖房,要么是铁皮房,一间房子十几平米,一家子人需要三四间,一个月房租七八百元,主要是图个便宜。“孩子在北京,呆在小屋里,在门口玩一会,或在家看电视,出去不放心”,家乐妈妈告诉我们。

孙家乐在朝阳区上的幼儿园名字叫星河双语幼儿园,小学上的是星河双语学校。孩子妈妈吗告诉我,在私立学校不用交赞助费,一学期费用大约元,一学期一交。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外来打工子弟,将近两三千人。因为他们租住的地方要拆迁,小孩再找学校太远,接送不方便。孩子要上初中,就转回来了。

回忆起在北京的时光,家乐想起了学校里的塑胶跑道,大屏幕写字投影,电子书等。

柳老师告诉我,家乐虽然回来时间不长,但很快和班里孩子们打成一片。谈起北京和家乡的差别,“在北京感觉老家好,老家人多,小孩多;在老家感觉北京好,北京生活丰富,家里单调,不知为啥?”小家乐这样说。

在刘寨(两湾湿地)小学采访时,将近中午,一个班里的学生朗诵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回来,因为家里离不开你

六年级女学生孙悦的家就在学校旁边。孙悦家的房子也是临街的二层小楼,看起来有些旧,据她妈妈孙彩珍说,她家的房子已经盖了六七年了,“攒了十几万盖的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孙彩珍告诉我们,她老公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在外闯荡了十几年,到过北京、石家庄等地,干过建筑队,开过摩的。去年回来后,一直在家乡干活,主要是收树卖树,“为什么不出去呢?”“出不去,家里老人需要照顾,一大家子人,家里离不开他”。原来孙彩珍姐妹四个,家中没有男孩,她老公是入赘她家。孙彩珍42岁,属牛,她告诉我她不识字,辅导不了孩子因为小时候,她是家里老大,要照顾妹妹们,以至于没有上过学。

谈起现在的家庭收入,孙彩珍坦言,“收入远远比不上打工。过去在外打工,一天最多时能挣三四百元,现在收入没准”。不过家里因为自己男人的回来而多了一些生机和活力,“孩子和爸爸在一块很高兴,老人有人照顾,家里有了主心骨”,说这些话时,孙彩珍脸上洋溢着幸福。

第三部分、举措

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

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正随着“第一书记”的到来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在刘寨村,人多地少,90%以上的青壮年在外打工,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村里不断延续着“打工挣钱——盖房——结婚生子——再打工挣钱——盖房——结婚生子”的恶性循环。“穷,是因为他穷”,经济学家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定律能为刘寨村的现状做一个很好的注解。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但是改变人们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谈何容易?!第一书记和刘寨村党总支一班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观念造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作为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党总支在村里和刘寨村(两湾湿地)小学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活动。

(一)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希望之星读书日活动”是最早开展的一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在纸上写下了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最渴望得到的一件礼物、最喜爱最想读的一本书和在学校最喜爱的老师。

谈起这个活动,村里第一书记告诉我,通过“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把孩子说的话发给孩子的爸爸妈妈,让孩子家长在外放心,知道有人照顾他们,搭起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最渴望得到的一件礼物”,把孩子们的希望让爱心人士知道,搭起孩子们与社会爱心人士的桥梁;通过“最喜爱最想读的一本书”,让孩子们读书、爱知识,燃起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搭起孩子们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农村老师生活贫苦,条件艰苦,需要认可和鼓励,通过让孩子们写“在学校最喜爱的老师”搭起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桥梁,让孩子们感恩老师,是对老师们辛勤工作的肯定。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

(二)再穷不能穷教育

思想观念的解放同样离不开教育硬件设施的改善。我在刘寨(两湾湿地)小学采访的时候,全校的16个老师包括校长在内都在一个大屋子里备课,这所屋子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木式结构。五年级班主任郭老师告诉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办公桌上的鸟屎。

旧办公场所边上是一座刚刚竣工的二层办公楼。孙校长告诉我们,下学期老师们就要告别这个呆了几十年的屋子到新楼去办公了。第一书记结合两湾湿地和森林村庄建设,为学校联系了一些树苗,包括广玉兰、银杏等树种,下半年准备在学校西部为学生建设食堂,解决学生们的吃饭问题,同时也会减轻家长的负担。

“过去人们为留守儿童募捐,捐的都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有些孩子都收到好几个书包和铅笔盒了,孩子们可能更需要其他一些东西”,这是让孩子们写“最渴望得到的一件礼物”“我最想读的一本书”的初衷。不少孩子喜欢的礼物分别是遥控直升飞机、电子表、布娃娃、溜冰鞋、平板电脑……孩子们喜欢读的书有《爱的教育》、《三字经》、《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等。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刘寨村党总支一班人通过新浪微博开展微博捐赠,将孩子们的需求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行了对接。微博捐赠行动,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中新社安徽分社、安徽省委文印中心、安徽省林业厅等单位捐赠的近本爱心图书,掌上界首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白癜风308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190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