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日报评论员文章焦转型升级走好绿色

发布时间:2017-3-20 20:16:01   点击数: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不久前中央批准贵州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标志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又站在了新起点。“绿色”已成为多彩贵州的主色调,生态文明已成为贵州大地的主旋律。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六盘水工作汇报后,省委书记陈敏尔要求六盘水,要聚焦城乡产业转型抓改革创新,走绿色新路,力争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先行市。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立,因煤而兴。过去,六盘水一直围着“黑色”“打转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由于煤、钢、电、材生产受到市场的挤压,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对六盘水而言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近年来,六盘水以转型升级为路径,围绕“绿”字做文章,整合资源做强一产,创新驱动提升二产,特色引领优化三产,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6∶60.6∶33.4调整为年的9.5∶51.1∶39.4。

当前,六盘水正处于全面建成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必须立足煤,跳出煤,不唯煤,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新路径,必须结合六盘水实际,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改革为引领,大力推进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崛起、跨越发展。

转型升级写好“绿”,要围绕“四个价值”最大化,推进一产转型,为农业种下“绿色”希望。建立农业生态化体制、生态化投资及生态化科技,大力推进农田、森林、湿地、水源四大生态系统建设,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坚持以“5个工程”为平台,以“工程”为抓手,以“三变”改革为动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坚持把现代生态特色农业与脱贫致富、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把经营城市与经营乡村相结合,推进农旅融合、村旅融合、产旅融合、工旅融合,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

转型升级守住“绿”,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二产升级,为工业贴上“绿色”标签。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组织聚集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大生态产业、大健康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增资扩股、改造升级、多元开发,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倍增、培育企业上市。

转型升级用好“绿”,要抓好“四大产业”推进三产优化,为城市书写“绿色”未来。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突出差异化、绿色化、特色化、全域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让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健康文化,把文化做成产业、产业做成文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绿色崛起的新起点上,六盘水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和勇气,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实践,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书写出美好的绿色诗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jf/12151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