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必须唱响绿色生产、循环发展的主旋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转方式,提升品质和竞争力。我们将集中整理编发了绿色食品相关知识,以便广大家庭农场经营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相关认证申请。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选择绿色食品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选择和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强调以农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为基准,依据国内外各类环境标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际情况,辅以大量科学实验验证,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和容量,确定不同产地环境的监测项目及限量值,并重点突出绿色食品生产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和影响。 该标准中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水质(包括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用水、加工用水、食用盐原料水质)要求;土壤质量(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肥力、食用菌栽培基质)要求等几个方面内容。 2确定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具体要采用什么手段?绿色食品生产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所谓“全程”是指“从土地到餐桌”,即“产地环境、种植(养殖)、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从生产管理及技术措施等方面严格地控制和防止污染,这其中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地区进行绿色食品生产是首要需控制的环节。 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调查研究产地历史环境数据、现场考查调研和实地监测相组合的方式和手段。即首先要调取产地近年来的环境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研究该产地是否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要求,对欲生产绿色食品的基地进行初选;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农业生产现状,附近是否存在工业生产污染源、以及其对产地影响情况;最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产地的空气、水质、土壤质量进行监测。 3如何进行绿色食品环境监测评价?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应包括现场调查、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必须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标准执行。一般进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单位都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处于第三方公证地位的定点环境监测机构。 首先根据监测目的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地貌、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资料;工业“三废”污染,外部污染源及农用化学物质使用情况;初级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公害控制情况;土壤类型、背景值、农药残留等资料;环境监测历史资料;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然后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监测范围,研究采样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确定采样时间,按有关规定采集样品,将采集的样品和记录及时送往实验室,分析调查;按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将测得的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填入报告表,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检验。最后将监测数据资料整理,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对监测资料作合理的解释并写出综合报告。 4绿色食品标准中对生产(种植)绿色食品的土地有什么要求?土地是植物的基体。土壤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污染后,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生产对土地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选择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的产地,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应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如果土壤中某些元素如重金属元素自然本底过高,便会转移、累积于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二、选择生态环境较好,未受到工、农业污染、生活、交通等污染的产地。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指生活废水和垃圾污染。交通污染主要为汽车排放物的污染; 三、选择绿色食品产地时还应考虑土壤肥力指标,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 四、应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监测评价。在标准中区分旱田和水田,并且按照不同的pH值规定了对镉、汞、砷、铅、铬、铜等6种污染物的指标要求。只有通过环境监测评价,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了,方可作为绿色食品产地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5绿色食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用什么样的水进行灌溉?绿色食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产用灌溉水主要包括地面水(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下水和天然降水。灌溉用水除对水的数量(如地面水的多少及分布、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天然降水的多少)有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水质的要求。只有经过监测,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对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的,方可作为灌溉水用于绿色食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产。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对于农田灌溉水主要规定了pH值、总汞、总镉、总砷、总铅、六价铬、氟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粪大肠杆菌等污染物的指标要求。灌溉水受污染后,污染物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积累,然后通过根系吸收入农作物体内,可对农作物产生直接影响,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其中的有害重金属能与作物原生质中的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死亡,即使在少量的情况下,也能置换植物蛋白中的铁、锰等元素,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阻碍呼吸等一系列代谢过程。因此绿色食品水稻、小麦生产基地要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要远离对水造成污染的工厂矿山,最好位于地表水、地下水上游。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而致使水中有害物质如氟超标的地区,也要避开。 6生产绿色食品牛奶的牛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呢?来自奶牛养殖基地的新鲜牛奶,经过乳品厂的净化、杀菌、均质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就成了我们每天喝的牛奶。绿色食品牛奶与普通牛奶的主要区别就是,绿色食品牛奶的生产过程从奶牛饲料的生产、奶牛养殖、鲜奶加工等环节都是按照绿色食品相关标准执行的,生产出的牛奶才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牛奶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维生素、酶体等,其中水分占的比例一般为85.5%~88.7%。我们知道牛奶来自奶牛,因此奶牛的饮用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牛奶的品质。目前奶牛养殖一般有集约化养殖、奶牛小区、家庭养殖、放牧等几种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养殖,如果生产绿色食品牛奶就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势、位置、土质、水源以及附近居民点等因素,合理选择养殖场所。应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标准的水源作为奶牛的饮用水。在实际生产中要求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对畜禽养殖用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的项目有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氟化物、氰化物、总砷、总汞、总镉、六价铬、总铅、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只有这些指标都达到标准要求,才可以作为奶牛的饮用水。另外,奶牛饮水用器皿、池槽也必须定时清洁、消毒,以保证饮用水水质。 7近海滩涂能养殖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水产品吗?近海滩涂能养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水产品,但前提条件是近海滩涂环境没有受到污染,水质和滩涂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就一定能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水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海滩涂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区域,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水冲击,盐度大幅度下降,导致鱼虾淡死,以及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 8人工养殖水产品的水域应该怎样达到绿色食品要求?我国是世界上水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内陆水域面积约2.6亿亩,其中大小河流面积1亿多亩;湖泊面积1.1亿亩;水库水域面积多万亩;池塘总面积万亩。沿海水深10m以内的浅海面积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为万亩,其中适宜人工养殖鱼、虾、蟹、贝类、藻类的面积约万亩。虽然我国有如此辽阔的水产养殖区域,但由于近年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有些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生产。为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我国颁布实施了GB-《渔业水质标准》。 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也规定了生产绿色食品水产品的渔业用水必须达到的标准。因此在选择绿色食品水产品养殖区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是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流量; 二是水温适宜,进排水方便; 三是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区域,注意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水冲击,盐度大幅度下降,导致鱼虾淡死,以及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 四是交通方便,有利于水产品苗种、饲料、成品的运输; 五是养殖区附近无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区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特别是水质必须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对渔业用水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 9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用水应怎样才能符合绿色食品要求?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用水(即加工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食品品质。一般食品加工企业需大量生产用水,建厂时必须考虑是否有充足的供水量。使用自备水源的企业,需对地下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水量经过全面的检验分析,证明能满足生产需要后才能定址。食品加工用水一般包括食品本身原料用水以及容器设备清洗用水,都必须符合国家GB《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用水,我们重点监测pH值、汞、砷、镉、铅、六价铬、氰化物、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10项指标,只有这些指标完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才能作为企业的加工用水。 10绿色食品标准中对畜禽养殖场选址有何规定?畜禽养殖场是种畜禽、商品畜禽的生产基地,场址的选择和布局是否得当、畜禽舍的设计和建筑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选择绿色食品畜禽养殖基地时,要参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和《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中有关规定,根据养殖基地综合经营的种类、方式、规模、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势、位置、土质、水源以及居民点的配置、交通、电力、物资供应等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是:保证场区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畜禽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人员劳动效率。具体选址应考虑以下几点: 1.地势。应选择地势高、平坦、具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修建畜禽场。 2.水源。应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且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绿色食品畜禽饮用水各项污染物指标要求的地方建场。 3.土质。应选择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体污染的沙质土壤为好。 4.位置。畜禽养殖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医院和水源,否则需要进行排污处理与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5.排污和环保。畜禽养殖场周围有农田、果园等,可就地消耗大部分或全部粪便为好。 11绿色食品标准中对家畜屠宰加工区有何卫生要求?在NY/T-《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中对绿色食品家畜屠宰加工区的卫生状况做了详细的规定。主要有: (1)厂房与加工设施应结构合理、坚固、便于清洗、消毒。 (2)厂房与设施应设有防止蚊蝇、鼠及其他害虫侵入或隐藏的设施,以及防烟雾、灰尘的设施。 (3)厂房地面、墙壁和墙柱应使用防水、防滑、不洗潮、可冲洗、耐腐蚀、无毒材料。地面表面无裂缝、无局部积水,易于清洗和消毒;墙裙贴瓷砖且其高度应不低于2m,顶角、墙角、地角呈弧形,便于清洗。 (4)厂房天花板应表面光滑,能防止污物积聚。 (5)厂房门窗及其他开口应安装易于清洗和拆卸的纱门、纱窗,或压缩空气幕,并经常维修,保持清洁。 (6)应设有卫生检验设施。 (7)在适当的位置设有洗手设施,并备有清洁剂和干手设备;还应设有器具、容器和固定设备的清洗、消毒设备;进口处设有消毒池等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对个人卫生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 (图片源自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在“中国家庭农场”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