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72.html ■引言 记录当代山水画坛优秀学术个案 呈现当代山水画坛多元学术视角 李致臣 山东临沂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本科后考入中国美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获文学学士学位和艺术硕士学位导师张谷旻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画教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山西画院签约画家浙江青年艺术研究会理事李致臣题字:山水圈重要参展: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江山多娇——·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全国首届现代工笔大展。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第八届工笔画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导师评语文/张谷旻致臣生长于齐鲁,执着、坚韧是其本色,而十多年钱塘求学的历练,使其性情中多了些江南人士的温和与内敛,少了些许鲁人的豪放与粗犷。在美院学习时,同学们称呼其为“和尚”,不知是其光头造型,还是其平时与人为善,处事温和的缘故。在学习上,致臣承接传统,又得自然造化,专长山水,兼及人物、花鸟等诸科。而表现形式或工笔青绿、或水墨写意;表现题材或高山大川、或亭台楼阁、或田野村舍。所取景致,遗貌取神,缘物寄兴。意境或严整、或散淡,皆清新自然。用笔或厚重、或灵练,皆笔笔生发。或青绿、或水墨,皆写意洒脱。其山水营造出苍润华滋、闲逸幽远之境象。这些年来,致臣创作勤奋,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画展中入选和获奖。当然,这只是开始,以他的才性与平和、专注与勤奋,更大的成就应该是在期望中的。张谷旻: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博导,西泠书画院副院长▼李致臣作品欣赏费县寺口村43.5cmx78cm纸本设色年姜太公祠44-cmx79cm纸本设色年琅琊甘露寺44cmx79cm纸本设色年岐山寺44cmx78cm纸本设色年暮秋44cmx67cm纸本水墨年国清寺38cmx63cm纸本水墨年坨川三溪口写生47.5cmx64.5cm纸本水墨年晨之一70.5cmx93cm纸本水墨年晨之二73cmx86cm纸本水墨年蒙山春早45cmx45cm纸本设色年沂蒙秋韵45cmx45cm纸本设色年琅琊大宗山朗公禅寺清秋图cmx67cm纸本水墨年兰亭晴云78.5cmx55.5cm绢本设色年晨曲cmx67cm纸本水墨年不要人夸颜色好——李致臣山水画卮言文/师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的这首题画诗,可谓道尽了李致臣画作印章上方的留白。“淡墨、颜色、清气”详尽的融注了李致臣先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及表现形式,也诠释了他“我手写我心”的文人情怀。 郭熙在《山水训》中讲到“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生活在西子湖畔的李致臣先生,耳濡目染于“人间天堂”的造景中。作品中多以江南水乡的高山大川、亭台楼阁、田野村舍为表现题材,他将熟悉、眷恋的热土通过画笔呈现在画卷中。他每天游弋于西子湖畔,用画笔记录着这里的山川草木、勾勒着这里的往来人群、描绘着这里的人文风情,一幅幅画作把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定格下来,也将李致臣先生对这片土地的情怀付诸画卷。他的毕业作品《晨》,画作呈现的正是西湖河边晨练的场景,早上的西湖薄雾朦胧,人们矫健的身姿徜徉其中,忽隐忽现,给晨练增添了些许神秘。作品以西湖的树木、山石、断桥、墙垣、栅栏作为主体,将舞动、跳跃、运气、踢腿的晨练者巧妙的置于画卷中。整幅画面施以赭、绿色为主基调,背景用赭色进行平涂,给人以朦胧、淡雅之美。品读李致臣的作品,可以体悟他水墨作品带来的淡然和爽朗,领略他青绿山水呈现的典雅和清韵。他取法乎上,涉略广泛,沉浸于宋、元诸家山水,于皴、擦、点、染中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水墨作品中,多以淡墨进行勾勒,得平远险易之境,呈纵深变化之势。画作中的枝干,多以枯笔表现,树叶用点极多,苍苍茫茫、浑厚华滋、淋漓约略。山石、房屋笔墨苍劲、转折分明,给江南平缓、清秀的山体带来了一些刚毅。著色山水,他多以赭色作为背景色,施以黄、绿点缀其间,整幅画面在艳丽中卓然淡雅。李致臣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闹静,深入到真实的环境中,用画笔记录着江南的美景和天人合一的圣境。出生于齐鲁的他,执着、刚毅是其本色,他将自己的性情和江南的景色相融合。作品中,他用遒劲的线条勾勒自己的心性,用淡雅的点墨描绘江南的清秀,使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图写的“淡墨”,典雅的“颜色”可谓李致臣先生缘起性空的本真,亦是“清气”留画卷的使然。当我欣赏李致臣的作品时,不但可以领略江南的胜景,还可以体悟“天人合一”的美境,使浮躁的心境在这种和谐中,产生新的思索和向往。山水圈 山水圈,是对于当代山水画学术价值的一个界定范畴,该价值的界定立足于当代山水画发展走向的论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国际大文化之间的多维思考,不拘泥于某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创作理念一端倾向,而以包容、开放的学术态度,观照与倡导一切具有学术新生命空间的以及能够渗透出当代审美走向与高贵品质的多元艺术形式与学术个案。 本年度,由研山会推出的“山水圈学术专辑”,是作为“山水圈”远程学术计划的创设发端,本计划将秉持包容、开放与严谨的学术态度,持续挖掘、整理与呈现当代艺术家们在山水画创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并面向全国公开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山水画家 二、征稿要求:高品质、学术性 三、资料要求: 1、个人高清照片1张 2、字以内简历一份 3、与山水画创研究相关的自撰文章一篇(若有) 4、山水画作品图片10至15张(图片要求清晰,JPEG格式,备注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年代,并请自行处理为3M以内) 5、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