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发展成果惠民生。这是市民在红花湖绿道骑行。本报记者钟畅新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把握全局,狠抓重点突破,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惠州落地生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惠州落地生根,是取得新的发展成就的前提。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只有自觉遵循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然选择,是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内在要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是惠州未来五年和长时期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并不局限于环境指标,实质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州必须遵循规律、注重特色、发挥优势,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实践。 以创新理念引领新的发展方式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发展与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整体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惠州的发展方式要从依靠增资扩容的规模速度型转向调结构、优增量的质量效率型,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 惠州要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新要素的培育、新产业的扶持、新模式的创造和新市场的开辟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报告提出了科学的创新路线图:以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全市发展的“创新核”,发挥仲恺高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聚集优势,加快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六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推动创新要素“三高聚集”(高端聚集、高度聚集、高速聚集),着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惠州要把创新始终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驱动是惠州新发展的核心,人才驱动是新发展的灵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激情和智慧,凝聚奋发向上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引进培养一大批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发挥惠州“海绵”城市在人才吸引上的优势;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与发展,支持惠州学院转型发展,加快“大学小镇”规划建设,引进一大批高水平高校研究院,不断完善“2+10+N”高等教育体系。 以协调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步,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尤其要增强落后地区、薄弱领域的增发展后劲。协调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以来,惠州的发展格局存在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次的报告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发展支撑,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具体对策上动了真格,一是优化“一市六组团”发展格局,着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报告提出推进惠城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仲恺-潼湖组团;同时,加快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城扩容提质,发展壮大成为三个新的城市组团。以组团方式推动中心城区由临湖、沿江向滨海城市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二是构建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和“特色小镇”的产业新布局。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提升特色小镇聚集创新要素,坚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着力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县区赶超计划”,落实县域发展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和区县相互之间的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种组团发展与区域新布局的实质,就是对现有存量的资源和要素进行调整和融合,从而置换出闲置资源和要素,为增量资源和要素腾挪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其方式上是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以绿色理念建设新的发展环境 绿色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一场关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将超越现有的工业化、现代化模式,改变经济腿长、环境腿短的状况。绿色化发展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家在花园里,城在山水间,半城山色半城湖,美丽惠州和谐家园……”一首婉转动听的《美丽惠州》唱出了惠州的山姿水色和秀美可人的城市环境。但惠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骄傲自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应坚持生态旺市、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报告提出开展绿色城乡“六大行动”,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新目标。“护蓝、清水、净土、碧海、增绿、低碳”是每一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要通过政府、企业、市民合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从源头上美化惠州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生态环境。 以开放理念发展多层次合作 开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放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报告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的宏伟战略。从全球视角,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人文交流;从国内视角,积极运用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空间;从区域视角,实施“西融东联”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向西继续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深化深莞惠融合发展;向东推进与河源、汕尾联动发展。以三个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大珠三角经济区重要城市。报告提出的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坚持把握好总体原则,即: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增强区域经济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以共享理念促进发展成果惠民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惠民之州的发展共享随着时代进步而具有新的内涵,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落实执行、发挥优势、引导预期,注重公平,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它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开拓了发展新境界。这次的报告提出了共享的更高标准,体现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脱贫、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很多务实举措。 在脱贫和就业方面,把脱贫攻坚战与“三农”工作相结合,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通过落实扶贫“六个精准”的各级党政主体责任,实施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加强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深入实施“惠民倍增计划”,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确保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在医疗卫生方面,以加大投入、偏重基层,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融合,卫生和计生协同,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全科医生倍增计划,实现医疗资源向县镇、镇村倾斜,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加快健康惠州“十大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看病不难不贵。 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针对城乡、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着力提高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作为地市行政区域,重在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因此报告强调: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把底线民生保障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实。 全市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坚持绿色化引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生态优美、物质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绿色惠州将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作者:市委党校张海燕匡永琼杨毅黄忠平沈晓辉胡伟生刘立军 来源:惠州日报 白癜风好了应该要注意什么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x/12156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