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迸发绿色发展全面发展新活力 5年,个日日夜夜,20万远安人民砥砺奋进,洒下辛勤的汗水,历经创业的艰辛,收获丰硕的成果。 这里,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壮大,特色农业提质发展,全域旅游快速崛起,连续八年荣获全市综合目标考评优胜单位,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进入二类县前十; 这里,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行政审批、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等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这里,统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宜昌首个省级生态县,美丽乡村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外学浙江、内学远安”的高度评价; 这里,聚焦社会民生,群众福祉不断增进。精准扶贫模式不断实践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提质,教育全面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宜昌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的特殊日子,我们迎着飘扬的党旗,沐浴党的光辉,走进远安这块热土,去感受这里激情澎湃的发展之路。 深冬的远安嫘祖镇,依然有浓浓的绿意,新鲜的空气让人舒心。只有公路上蜿蜒前行的矿车,提醒着记者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磷矿开采基地之一。 矿山大县远安,转型升级,启动“中国生态磷都”建设,引导矿山企业“二次创业”投资转型,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做大做强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 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增长态势迅猛。远安成为“绿色湖北、美丽荆楚的典范,全省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典型”。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远安的极大肯定,更是远安五年发展交出的满意答卷。 全面发展、综合发展,远安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经济发展进中向好,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年,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比年增加6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44家。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以上。东圣化工3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强,年产值突破亿元;花林建材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有力有效。以食用菌、优质米、茶叶、水果“一主三特”为支撑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成功荣获“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速,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超过80亿元,年均增长36.3%,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88:1提高到2.5:1。 第三产业全面提速,进入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时期。全域旅游持续领跑全省,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电商产业突破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营,全县实现电商交易额2.6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5亿美元,年均增长34.6%。 12月20日,远安创业者杨礼远感慨道,当时真没想到,两天就能办好营业执照,这对于公司后期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的便利。 远安推进商事改革,注册资本无需验资、住所简化登记手续、前置许可可改为后置许可等,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增强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数量由年的家增加到1.3万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年的53家增加到家。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 五年来,远安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行政审批、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改革取得实效;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国家惠企减负措施;创新实施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和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制度…… 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远安不断刷新着发展新高度:全县实有注册商标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北省著名商标12件、宜昌市知名商标20件;成功发行首支9亿元城投企业债券,全县直接融资实现历史突破…… 改革的浪潮,推及各行各业,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亿元,年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亿元,年均增长14.9%。 在远安,干部下乡开展工作,汽车后备箱里通常都会放置三样东西:筒靴、火钳和垃圾袋。路上看到了垃圾,大家就想着去捡。 在远安,茅坪场镇翟家岭自然人文导读基地的村民翟凤英和他的邻居,守护着一片年树龄的黄连古木,即使枯枝落下,也任其消弭,不作柴烧。 …… 在远安,绿色,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更是发展的成就。五年来,远安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城乡环境日新月异。 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新社区为网络的多级空间布局,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分别由年的7.4万人、40.2%提高到9.1万人、48.8%。 远安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五年来,远安建成农村新社区52个,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实现光纤全域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全省率先实现智慧环卫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外学浙江、内学远安”的高度评价。 五年来,远安创建了国家级生态村、镇4个,省市级生态村、镇29个,省级宜居村庄11个。 如今,远安乡村早已褪去了曾经的脏乱,正以如诗如画的美景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绿色绘就底色,城乡统筹发展。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一桩桩成绩悄然而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县;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纳入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试点,全国县域生态治理首试样本取得国际影响……“新房子很漂亮,桌子、椅子、床都是齐的,拎包就可以入住,太满意哒!”12月20日,远安县旧县镇石桥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赵玉香谈及入住进新房的感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病致贫的赵玉香一家年收入曾不到元,如今他们一家四口有着两亩茶园,养了一头猪,还有光伏发电的收益,年收入预计可达2万元,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过去五年,远安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余万元,完成51个重点贫困村整体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任务,形成了以产业扶贫、医疗扶贫、兜底扶贫、搬迁扶贫为重点的精准扶贫模式,搬迁扶贫工作经验被中央农办推介。 而这,只是远安改善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五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将民生理念深入到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 措施得力,百姓满意。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远安的大学生付炜炜,如今在旧县镇鹿苑村做了一名村后备干部,她说:“村里的路越修越好,村民们都有了家庭医生,老人们也有生活补助,作为一名远安人,在这里生活,真是很幸福!” 未来五年:秉五大理念谱写发展新篇章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务实奋进的远安将全面布局和推进“”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勇当绿色湖北美丽荆楚典范、全省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典型”的总体目标,打造宜昌半小时经济圈节点城市、湘鄂黄金旅游走廊乡村度假目的地,实施“新型工业强县、全域旅游富民、绿色城镇筑基”三大战略,争创全国文明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县,谱写远安绿色发展全面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远安将围绕新型工业升级、特色农业增效、全域旅游提档,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厚植发展后劲。 实施新型工业强县首要战略。筑强“4+3”产业支撑,推动磷化工向精细化、集约化突破,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向集群化发展,新型建材向中高端转型。支持机械制造、轻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鼓励军工产品零部件、机器人精密锻件产能扩张,促进服装生产规模拓展,推进风力、光伏、抽水蓄能发电和页岩气开发。 壮大“专精特优”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一主三特”,做精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做优黄茶、发展红茶和绿茶,推进优质稻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建好柑橘示范园区,引导和推动核桃、葡萄、石榴等扩面提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速推动核心吸引物、重点旅游企业、服务配套能力“三提升”,加快形成以石头店—望家生态廊道为主轴,以鸣凤山—金家湾慢生活体验区、鹿苑—董家田野公园、嫘祖故里人文风景区、武陵峡—翟家岭养生度假区为组团的“1+4”全域旅游布局。推动“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未来五年,远安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统筹城乡规划,重点推进“一主两带三区”的城乡空间格局,积极探索“县城+中心村”的两级建设模式,增强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度和层次感,努力打造低冲击开发的绿色生态样板。 在县城,加快推进县域内外“两铁三路”交通体系建设,以绕城路界定城市边界、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有序推进“四馆四中心、八校两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绕城路、城东大道、解放路中段、鸣凤大道延伸段等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推进旧城区更新、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建和城区输水干网、地下管廊、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围绕中心城区10万人口规模和“小尺度、低密度、高品质”要求,合理引导城东、城南和沮西片区房地产开发,推进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优化城市建筑景观和夜景照明系统,高标准建设沮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城区生态绿道和城区公园绿地。在乡村,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特色农房引导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吃生态饭,发生态财,做生态人。未来,远安将视生态为生命,把绿色当底色,以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公民建设,打造县域生态治理首试样本,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家园。 加强生态守护,留住绿水青山。严守环保“三条红线”,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源、燃煤、扬尘等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矿山关闭、能源替代、秸秆禁烧以及沮河、漳河、黄柏河水环境治理工作。大力整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搭乱建等行为,开展天然林保护、彩扮远安行动,守护生态家园。 发展生态产业,构筑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推广应用磷石膏、黄磷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加快推动风力、光伏、抽水蓄能和页岩气等新能源开发。坚持以亩产、节能、节水、环境、绩效论英雄,全面提升资源综合效益。深入推进磷矿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争创全省绿色矿业示范区。 培养生态公民,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人文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自然、生态和人文教育。大力培育和孵化本土生态社会组织,积极招募生态治理合伙人,搭建生态公民活动平台。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确保绿色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今后五年,远安将实施大交通战略,畅通对外开放新通道,着力打造宜昌半小时经济圈节点城市。努力争取襄荆宜高铁过境远安并设远安站,积极推动远当货运支线铁路建设,加快完成盘棚一级路、环金家湾至鹿苑寺旅游公路等项目,着力形成快速通畅交通运输大格局。加快城区道路新建和改造,基本形成“一环三纵五横”城区路网体系,启动实施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和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网络。推进农村光纤“户户通”工程,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带动型、补链型、支撑型的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和乡情招商,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招商,鼓励以商招商,着力提高招商效能。继续引导和支持矿山企业二次、多次创业,实现绿色转型、多元发展。完善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机制,建设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项目和资金落户远安。 未来五年,远安将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省37个贫困县中率先全域脱贫,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增收、教育扶贫提能、医疗扶贫兜底,确保到年全面实现贫困户销号、贫困村出列、贫困乡镇脱贫摘帽。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充分就业和大众创业,建立可持续的社保支付机制,优化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巩固提升阳光家园、阳光超市等“阳光”品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弘扬和开发以嫘祖文化为主体的本土文化,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构建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新兴领域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今后五年,远安将从思想、组织、队伍、作风、纪律入手,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务实重行的干事环境,锻造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劲动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县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引导和带动全县党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县委自身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强化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做亮村居、做优机关、做实“两新”领域,从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百村后备工程”、“连心工程”等,加快推进“智慧党建”,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实施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量化提质、非领导职务干部活力提升、青年干部培育工程,以及百名大学生引进、名师名医名家培育、百名企业家成长、旅游服务业人才培育等重点工程,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大力弘扬实干、担当、亲民作风及艰苦奋斗精神,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的治理力度,激励党员干部敢闯敢试、大胆作为,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党风廉洁建设“一岗双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常态化推进县委巡察,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发展的蓝图已绘就,前进的号角已吹响,意气风发的远安人正跨着铿锵的步伐在改革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力开创着绿色发展全面发展典型典范的美好明天。信息来源于湖北远安网 ?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x/12153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