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依托,坚持“四个结合”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拓展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 1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相结合 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调整地块功能,整合废弃农用地,形成“田成方、路通畅、渠配套、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耕作模式。省级按照元/亩标准给予补助,着力建设2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县。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使得原有的中低产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良田,原有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部达到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能力普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整治后耕地的平均机械化耕作率将提高到95%以上,有效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据测算,整治后的土地年亩均可增产粮食斤,新增的耕地亩均年产粮食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2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结合 借助土地整治对1.2万户危房旧房进行改造,并充分整合利用涉农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配置,促进农村绿化、污染净化、居住环境美化。 ——长丰县造甲乡宋岗村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程,新居入住、自来水入户和改厕率实现%,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整洁,村容村貌根本改变。目前,已新增绿化面积亩,在新村和2个伊利牧场周边栽植林木、草皮余亩,建成环村林带2米、干道绿色长廊1.1公里、农田林网3.6公里,绿化沟渠塘坝处,全村绿化率达60%以上。——3与打造精品旅游线相结合 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绿色生态产业、人文旅游规划对接,完善旅游线、绿色产业区与周边村落主要干道和区间道路的交通联系网,进行统一规划整理,着力打造75个生态整治项目集群区。 旌德县实施的俞村镇土地整治项目,省级投资近0万元,对1万多亩农田进行了整治改造,将田间道路延伸到了多个居民点,在村组之间以及邻近的宁国市之间形成了大循环,极大地拓展了旅客的流入途径,在生产路、田间道通往的地方,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日益增多。 4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立项时,进行深入论证,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土地整治的整体目标,优化“田、水、路、林、村”景观格局,合理避开矿山开采区,控制面源污染、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区通过种植防护林、修建节水灌溉渠系,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良性循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营造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28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防涝面积.16万亩、种植林网面积4.05万亩,项目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0.27%。 来源/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cx/12150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