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低碳日的由来 年1月,在“低碳中国论坛”年会上有关学者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低碳日”的倡议。目的是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安排,将突出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注重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清楚能源优化开发、能源节约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低碳生活从身边做起,一起携手参与生态保护。把环保低碳的绿色生活理念,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什么是低碳?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等,核心内容为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 为什么设立全国低碳日? “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 日常低碳生活方式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与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衣着 少买衣服,并且尽可能选择棉、麻等质地的衣服;合理使用洗衣机,尽量手洗代替机洗;适量使用洗衣粉。 低碳饮食 节约不浪费;少点外卖,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饮酒适量,少抽烟。 低碳居住 随手关灯,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合理使用空调、电风扇等家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过度包装物。 低碳出行 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系统、步行或骑行等方式出行,减少驾车出行的次数;选购汽车时,尽量选择小排量汽车。 ?+ + 什么是节能?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 ?+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