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绿色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必须遵循科学性,另一面要强调艺术性。二者的孪生共轭,决定了绿色设计既是创新活动的再创造,也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终极目标的总要求。 绿色设计揭示了它的神秘四角,即科学性(知识),艺术性(美学),宜人性(心理)和价值性(效益)。 绿色设计遵循5个原理,一是生命周期原理,二是3R规则,也即资源化、再利用、再循环(Reduce、Reuse、Recycle),三是PRED定则,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与可持续发展“拉格朗日”均衡;四是黄金分割的美学规则。此外,还有一个,即人体工学与道格拉斯变体方程。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维克多·巴巴纳克在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jbgl/12222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