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办法 就是融入体验 触摸城市容貌、感受城市温度 洛带古镇依托古镇4A级景区和浓厚的客家文化资源本底,大力提升社区宜居生活品质,形成集社区旅游休闲、文化体验、生活消费等元素为一体的体验式综合社区,“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营造蜀都味、烟火气、客家情的大运“后花园”。 01 老街社区 老街社区地处洛带古镇核心景区,服务人口人,辖区有老旧院落、旅游街区、商业楼盘,下辖6个居民小组,6个党小组、党员名,文旅产业为主要形态,中国艺库、博客小镇等华侨城文旅项目均在所辖范围之内。社区在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针对社区老场镇老旧院落环境及配套设施条件差、主人翁意识不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不足、文娱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五大行动为抓手,从社区实际出发,找准方向、对症下药。 一是大力宣传发动,唱响治理的“主旋律”。通过院落坝坝会、居民下午茶等形式收集民意、讨论方案,让群众知形势、晓政策、齐参与;打造“三生巷”“艺巷”2条特色巷道;完成居民巷道亮化工程改造23条;对余户老街老旧房屋内外用电线路进行改造,排除安全隐患;发动居民商家以主街为中心共同参与鲜花小镇建设;通过自筹+专项经费投入余万实施完成老旧院落改造5个,惠及群众余人,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党员带头示范,强壮党组织“主心骨”。46名党员常态化参与亮诺践行红色驿站服务,三年来服务游客30余万人次;疫情防控中4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入户排查、卡点值守、生活服务等;啄木鸟巡查发现问题个,有效排除各类隐患、解决群众问题诉求68个,完成率97%。 三是多元参与营造,壮大治理“主力军”。与辖区15个单位搭建合作关系,参与社区治理项目建设6个;引入社会组织7个,年均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培育群众自组织8个,在开展团队建设、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宣传发动群众、向社区建言献策的中坚力量。社区事务、项目实施、活动开展,都有居民群众的参与,“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勇于创新发展,景区成为“主阵地”。双区联动理念逐步形成,整合优势资源,以景区为核心、文化为载体,打造“家风茶园”“家风馆”弘扬正能量,营造纯正风清的家风、民风;“土导游”发挥本土资源优势传承客家文化;探索“社区+公司+居民”的发展摸式,建成社区“共享超市”,通过积分、股金双分红,增加居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搭建社区扶贫济困的新平台。 02 客家乡情记忆园 客家乡情记忆园是为弥补客家文化显示度不足,通过党建引领打造的一处融合客家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绿色出行的活动空间。项目在推动中,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在规划上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在资金上发动居民、驻区单位众筹,在节点装饰小品上广泛向社区和群众征集,在建设上调动本地专业工匠,向游客和居民提供了多元体验社区生活场景。在打造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撬动社会资金余万元,运用客家闲置老房子改造成北美乡村风格城市归隐院子——云里小坐·洛带见,店面保留红砖青瓦,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充满古镇情怀,呈现出别样休闲度假生活方式。 一是文景合一,绽放客家魅力。客家乡情记忆园以“文化活态化、取材本土化、手段文创化、项目景观化”为原则,以乡情为底色,以家风为主线,分气节林、迁徙路、风雨廊、忠孝门、思乡台五个场景进行打造,展现客家人坚韧刚毅、创业开拓的精神品质和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客家迁徙路 二是多方共建,释放治理活力。积极发动居民以筹资筹劳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及维护,自发投工投劳余人次。辖区社会企业新西南陶瓷为乡情园设计打造了东山客家陶瓷艺术雕塑。三是盘活资源,激发园区潜力。在乡情园打造的同时,积极撬动社会资金余万元,盘活园区闲置老房,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打造消费综合体——云里小坐·洛带见创意餐厅,充满古镇情怀的洛带见,努力还原生活本态,呈现别样休闲度假生活方式。 客家风雨廊 目前,客家乡情园已成为集旅游、文化、消费于一体、居民和游客可进入、可参与开放式文化场景。形成了既有舒适宜人健身路,又有客家乡愁小游园,还有美丽生态特色街的综合休闲消费场景。光阴漫漫,愿客家乡情缠绵、客家乡音不改、客家记忆永存! 云里小坐·洛带见 03 艺匠共享空间 艺匠共享空间是洛带镇党委与华侨城洛带公司党支部联合打造的集匠人个人办公、作品展示展览、群众参与体验于一体的“共享空间”。在打造过程中,洛带镇党委聚焦服务社区居民、服务景区游客、服务景区业态,针对各个艺术家工作室分布散、社区群众集中体验难度大的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洛带党建联盟资源集成优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企联动,大力整合政企场地资源、文创资源、人才资源,为艺匠们提供了宣传、展示、营销的平台,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学习、参与、体验的平台。 目前,艺匠共享空间汇聚了刘二车、黄若愚等20余名等知名文化艺术家,涵盖了书画、音乐、根雕、陶艺等10多个领域,辐射带动了余名群众感知体验。 艺匠共享空间共分为艺匠工作空间、作品售卖空间、活动体验空间三部分。目前全镇已形成以艺匠共享空间为核心,辐射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云书画院、泥邦陶瓷博物馆等20余个艺匠点位,打造了“1+N”一网多点的艺匠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效果图 洛带镇汇集文化文创人才资源,在博客土楼谋划打造一个集匠人个人办公、作品展示展览厅、群众参与体验的“艺匠共享空间”。 一是坚持政企共建。华侨城大力支持,将土楼一楼原“客家堂屋”交由镇党委免费使用。利用辖区闲置座椅等资源,配备必要办公设备,经简单装饰,将空间划分为艺匠工作空间、业态售卖空间、活动体验空间。 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对辖区内匠人资源进行了详细梳理,向全体匠人发出入驻邀请,收到毛晓初、张汉秋、庞民中等一批匠人的率先响应。目前已累计吸引了摄影、擂茶、吹埙、陶瓷制作、剪纸、舞龙等在内的18名匠人在此建立个人工作室。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艺匠共享空间”作为辖区匠人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绘画、摄影、舞蹈、陶艺制作等专业培训,将其作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效载体。比如毛晓初老师在农村开展的摄影培训,通过定期拍摄村民房前屋后的照片并进行评比,促使村民自发更加维护环境,改善自身居住条件,潜移默化地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来源:龙泉驿社治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jbgl/12203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