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备考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必看20

发布时间:2017-5-22 0:05:20   点击数:
时政考前必做:单选、多选、不定项

1、年8月23号至29号,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举行。这是有着“史学界奥林匹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自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亚洲国际举办,举行开幕式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济南D.曲阜

2、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B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5%

C我国成为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大国和全球第一对外投资大国

D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3、年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获得最佳长篇故事奖

A《超新星纪元》

B《三体》

C《球状闪电》

D《朝闻道》

4、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

A反对战争、反对杀戮、反对掠夺、反对侵略

B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尊重生命

C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D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信赖、长期未定

5、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每年的()为“中华慈善日”。

A7月12日

B8月15日

C9月5日

D12月4日

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是()

A伦敦

B里约热内卢

C巴黎

D北京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下列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是()

A节能环保产业

B生物产业

C新能源产业

D装备制造产业

8、下列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

A到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

B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D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中,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守的“三条底线”不包括()

A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

B农民利益不受损

C承包经营形式不受限

D耕地红线不突破

1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过去的()大军区,调整为现在的()大战区。

A七五

B七四

C六八

D四七

11、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

A新活力与新愿景

B由世界制造走向世界创造

C共享、共建、共荣

D革新、责任、合作

12、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在山东省内属于国家级新区的是()

A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B北海经济开发区

C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生态区

D青岛西海岸新区

13、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其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亚投行重点支持()建设。

A自由贸易区

B基础设施

C工业化

D军事设施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到()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

A

B

C

D

15、年2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项发现是对()的又一次证明。

A牛顿力学

B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C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D普朗克量子论

16、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作用()

A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

C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D有助于调控胆固醇代谢

1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A.法制化

B.科学化

C.规范化

D.精细化

18.财政局公布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自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

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

A.只增不减

B.只减不增

C.不减不增

D.增减平衡

19.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而年12月份的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为1.5%,那么年12月份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0.1%,这一结果的依据是()。

A.费雪效应

B.霍桑效应

C.科斯定理

D.凯恩斯定律

20.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威尔逊

B.古德诺

C.韦伯

D.泰勒

21.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赛季,诞生了CBA自创建以来第五支总冠军球队。这支球队来自于()。

A.四川

B.山东

C.北京

D.辽宁

22.“十三五”期间,山东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性省份建设达到更高的水平。其中,“现代产业新体系”是指()

A.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B.以先进制造也为支柱

C.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导

D.服务业为主导

23.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后的第五个成员,人民币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这说明()

A.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人民币日益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

D.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步缓和

2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绿色的发展理念是指()

A.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定走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D.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5.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的实践需要,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通知作出修订的是()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D.《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6.山东海港众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作为重要的沿海港口节点城市在列的是()

A.青岛

B.烟台

C.日照

D.滨州

2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可秩序发展规划(-年》。将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按照因地适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A.优化发展区

B.自由发展区

C.适度发展区

D.保护发展区

28.《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任务的两个“超过”上。这两个“超过”具体是指()

A.西部地区发展增福超过东部地区发展增福

B.城乡居民收入增福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福

C.服务业发展增福超过农业和工业发展增福

D.农村居民收入增福超过城镇居民收入政府

29.“十三五”时期,山东发展目标任务是围绕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把山东建设成具有较强()的省份。

A.协同创新力

B.核心竞争力

C.文化软实力

D.生态承载力

哲学部分: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社会发展的规律D.思维发展的规律

5.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9.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2.“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

C.人本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论B.朴素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15.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1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8.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9.“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

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20.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22.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4.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25.先有房子的设计图,然后建出房子,这说明()

A.人的活动是受意识的能动性指导的B.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2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27.以智能计机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

A.模拟B.取代C.超越D.否定

2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9.规律是指()

A.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B.现象之间的关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

30.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3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

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2.“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33.发展的实质是()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4.区分新旧事物应该看它()

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是否新奇

C.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35.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3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7.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B.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3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39.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其子遂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40.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41.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自身的同一性B.某物与他物的区别性

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保持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

42.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

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程度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D.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

4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4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4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源泉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46.必然性是()

A.偶然性的表现形式B.偶然性的必要补充

C.由偶然性构成的D.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决定力量

47.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4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51.“当一位杰出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总是错的。”这一说法的哲学含义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52.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归纳.演绎.综合D.直觉.抽象.概括

53.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54.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55.实践标准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D.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56.人的本质在于他的()

A.生物性B.社会性

C.自然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5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产品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D.产品归谁所有

58.社会存在中最根本的是()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

59.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和人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D.人和物的关系

60.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

61.人的本质是指()

A.人的自然属性B.自私自利

C.人的阶级性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2.流行语属于()

①物质②意识③社会存在④社会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3.之所以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4.下列对我国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5.我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B.否认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没有看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没有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66.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一样,也受自身规律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

①前进的②上升的③曲折的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7.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夏秋冬连旱,我国北方五省广大群众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创造了“早醒果树‘打点滴’”.“培育苗圃‘搭盖头’”.“大田作物‘布脉管’”等科学抗旱措施,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这说明()

①只要认识规律就能造福社会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是因为()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B.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69.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都高度







































中科医院专家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jbgl/12156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