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农问题的三条底线

发布时间:2017-4-25 12:21:50   点击数:
一个超过十万人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守住“红线”、保住“底线”。确保粮食的生产能力不下降,关键是要守住耕地“红线”、保住基本农田“底线”。中国人靠自己稳定地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问题将始终是我国的基本问题、关键问题,13多亿人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来养活。近年来非理性用地现象的日益严重,耕地减少的趋势日益严峻,再不加以高度重视,有可能从根本上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根据“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年,粮食不追求增产,但要坚决守住底线。我们说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习近平指出:“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夯实农业基础。”《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出:“稳定耕地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科技支撑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尚待形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难以支撑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部分地方粮食品种更新换代慢,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单产水平的提高;大型农机作业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科技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十三五”期间,补农业短板,根本途径要靠农业科技,否则,很难快速补上这个短板。习近平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谁来种粮?怎么种粮?只有农民。“民之大事在农。”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保证,而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不断增长是保护农民积极性的本质所在。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体系,成效明显,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对惠农富农政策的投入力度,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他强调:“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图为: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业多、低端产品多,低端过剩、高端短缺,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解决增收问题的战略性措施,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优化产业结构。要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部门融合互动,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之后,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大农业”转变。优化农业结构,就要树立现代大农业观,充分利用农村青山绿水、农业田园风光,发展生物质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优化农业结构,事关农业现代化的兴衰成败,牵动“三农”事业发展全局。习近平指出:“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

  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体系还存在小、散、乱等问题,既不利于农民稳定增收,又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营服务体系。要在稳定完善农户家庭经营基本格局基础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规模经营,近几年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推进势头。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图为: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水稻育种基地考察。

三、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好,则农村稳;农村稳,则天下安。只要保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农村的长期稳定。我们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不仅要注重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要注重补齐农村基础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向的短板,以确保新农村的长治久安。

  加快现代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重点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基础性工程项目,使农业发展有支撑,农民增收有基础,农村稳定有保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项目建设,以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田间工程,重点推进田间水源工程、机耕道路、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年度建设工程目标。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强农惠农富制度和政策。习近平指出:“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农业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稳下来。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梁启超说:“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守住“三农”的三条底线,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使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使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文章来源:学习中国向作者致敬!

上海悦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以教育、培训为主的核心业务。1.CDA大数据分析师2.企业管理(商业、领导力、组织效率)3.银行培训(岗位、条线、微咨询)4.影视技工(灯光师、录音师、烟火师、剪辑师、舞美师、化妆师、道具师、置景师等)。合作机构(名企):华为/海尔/京东/中国电信/上海绿地/中国恒大/中影股份/西影集团等。合作高校:上海交大/上海复旦/上海财大/西安工大等。战略合作单位:国云数据集团/北京华人明星综艺开发机构/中国文化交流网/《丝路周刊》/《21世纪投资理财》杂志。

公司新浪微博:《21影视界》、《21世纪CDA分析师》

公司官方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jbgl/12155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