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全球友好机场总裁论坛现场。汪洋摄开放融合,赢领未来——近日,由首都机场自主发起的第七届北京全球友好机场总裁论坛在京召开。5家国际行业组织、22家国际机场、19家国内和地区机场、17家中外航空公司近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个机场建设维度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推进机场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全球机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让旅客爱上机场更享受旅程过去,机场被视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场所,巨大的值机楼仅为旅客完成值机、安检、登机等提供空间。随着旅客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今的机场可以为旅客提供购物、餐饮等休闲娱乐服务,让候机时间不再枯燥无味,空地对接有了更多乐趣。国际民航组织战路规划、协调和伙伴关系办公室主任亨利·古尔迪认为,在当代社会,机场已经成为除家和工作场所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这一观点在本次论坛获得了首都机场、悉尼机场、慕尼黑机场等多家机场高管的认可。据亨利·古尔迪介绍,年全球非航空收入占机场总收入近40%,目前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去年全球1多家航空公司在全世界多个机场共运送旅客13亿人次,飞行多万架次。根据预测,到年,全球航空的年客流量会翻一番,机场将演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机场作为“第三生活空间”越来越智慧,法兰克福机场航空与基础设施执行董事皮埃尔·多米尼克·普鲁姆认为,智慧机场的发展是一个通过技术让旅客喜欢上机场的数字化路径。新加坡樟宜机场就采用了%CT扫描的技术,让旅客体会到安检的便利,从而增加对机场的好感。他们的目标是,让旅客在过安检时,不用把身上的东西拿出来,也不用慌张地收起电子产品再前往登机口。樟宜机场集团机场安全与航空保安副总经理陈传进介绍:“这个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清晰度,工作人员可以从行李表面看到更多信息。”安检运行方式的改变可以影响旅客的行为方式,让旅客感到机场数字化的便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它反映了这一趋势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场是如何呈现的——空轨联运、零距离换乘、自助托运、一证通关、刷脸登机等技术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便利;航站楼的集中式多指廊构型,和“C型柱”设计,既实现艺术美感,也缩短了安检口到达登机口的距离;针对行动不便、听障、视障等三类人群的专项设计,通过停车通道、服务、登机、标识等多个系统,使无障碍设施全面满足年冬季残奥会的要求。皮埃尔·多米尼克·普鲁姆还强调,智慧机场重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shtd/12245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