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度大学生采茶记天眼红毛尖绿载满父

发布时间:2024/12/21 11:56:58   点击数:
就读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朱丹采茶记:   美好的人生就像这上好的茶叶   3月24日,清晨,迎着风,我们乘着车子来到了茶园采茶。   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代,茶就问世了,而茶叶的制作工艺也同样源远流长。采茶时的朱丹来到克度镇光明茶厂“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茶山,我们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茶园里有很多的人在采摘着茶叶,让我想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叶养育了许多人,让许多人找到生存路子。我们克度的两碗茶也是如此,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勤劳致富,成为他们的致富“绿叶子”。   到了茶园后,我们便拿着篮子把一片片茶叶嫩芽放进篮子里。在采茶的过程中,我发现最顶端嫩嫩的尖芽,摸起来毛毛的,摘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摘出来,要轻轻地往上抽,然后嫩嫩的绿芽就掉进我的篮子里了。   我们一边拍着照片一边闲聊着,感受着这茶园里的宁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人生就像这些上好的茶叶,我觉得自己就像其中的一片,只有不断的努力上进,让自己更加优秀、强大,才能被层层挑选出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   就读长沙学院毛应军采茶记:   每片茶叶都包含着父老乡亲辛勤汗水   春来,雨露滋润万物,恰是“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采摘的好时节。久雨初晴,难得适宜天气,我与几位同学相约前往克度镇光明茶厂“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基地赶一波春茶采摘热。“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基地一角来到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茶农们正在抢摘春茶。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我与同学们提着篮子走进一片茶树丛。因为我本人不太喜欢喝茶,所以我对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采茶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我一同学看了我采的茶,取笑说我采的茶是那种几块钱一斤的。看了我同学采的茶,我无话可说。随即我同学一边给我讲授采茶要领,一边示范给我看。“茶的品质分多个等级,品质最佳的茶是取茶最嫰且带有绒毛的茶尖,这样的茶被称为毛尖”我朋友如是说道。我突感采茶是个考验人耐心和细心的活儿。随着同学间的话题一转,兴起了茶知识的交流热。   父老乡亲们在茶园中你来我往,遇到一位采茶伯伯,我与之闲聊起来。从伯伯口中了解到他们采的茶卖给收购商价格为50元一斤,一天的时间能采2斤就算得上“老茶农”了。   克度“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基地不仅茶香,景还美。基地已成众多“新人”拍摄“一生一次,一次一生”的婚纱照的必选拍摄地。一不留心,我的同学们已经拍起来了,各种姿势轮番上阵。   第一次采茶,让我明白每一片茶叶都包含着父老乡亲的辛勤汗水,是他们的辛苦付出让“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香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就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冉玖欠采茶记:   两碗茶载满了父老乡亲的青春与梦想,辛勤与收获   “如果今天的心情有一种颜色,那它一定是绿色的”   今天最深的体会应该就是不容易了,栽种的不容易、管理的不容易、采摘的不容易等,但最难能可贵的也是这份不容易,才使得人印象深刻,使克度镇的“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这么好。看着那一阶阶成排排蜿蜒盘旋在整个山头的茶叶树,我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就在此实践。每个山头都不缺采摘的人,有小孩儿、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仔细看时还能看见人们脸上和煦的笑,仔细听时,还能听见许多欢声笑语…正在专心采茶的茶农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细细的甄选自己喜欢的事和人,两碗茶就是父老乡亲们最热爱的事业,载满了他们的梦想与青春,辛勤与收获……总之,今天是难忘的,难忘的不是这一天的疲惫,而是在疲惫中收获的愉悦和笑脸,希望“天眼红、毛尖绿”两碗茶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策划整理/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熊江睿编辑骆航念编审李劼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shtd/1224541.html
------分隔线----------------------------